李作翔
【摘 要】中藥炮制是中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臨床中藥調劑人員將中藥調配臨方炮制作為依據,還將其作為藥物性能標準,為了符合治療需求,將生品中藥材進行合理、科學調配、炮制。為此,在進行炮制時,調劑人員必須擁有良好的專業技能,進而保證藥物炮制的質量,提升醫院質量管理水平。據有關研究資料表示,中藥調配臨方炮制會影響臨床治療成效。本文就中藥調配臨方炮制對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展開探討。
【關鍵詞】臨床療效;中藥調配;臨方炮制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8--01
引言
中藥炮制是中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臨方炮制”則是中藥炮制中的一大特色,它作為中醫與中藥之間的紐帶,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頒布,中藥“臨方炮制”已成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熱點。然而,在大部分中醫醫療機構中,中藥“臨方炮制”尚未得到重視。
1 中藥“臨方炮制”的概念
古代跟師學醫之人,必先學藥,背湯頭、炮制加工、調劑煎藥,然后跟師抄方、獨立臨床。中醫中藥相伴而生,互相促進,在發展過程形成“前店后廠”模式,醫生既要臨證處方,又要將自己的辯證思路,通過臨方加工藥物最真實地貫徹表達出來,此即臨方炮制。雖然臨方炮制見諸各種報刊雜志甚至法規文件,但至今尚無統一的定義。本文根據相關文獻,結合臨床應用狀況,將其類別分為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的概述。(1)狹義的概念。中藥“臨方炮制”,是指根據醫師開具的處方要求,按照中國藥典現行版及各地區《中藥飲片炮制規范》等規定,直接在醫療機構內,臨時將中藥材或中藥飲片進行炮制加工和使用的操作過程。(2)廣義的概念。除上述狹義概念以外的,凡是符合以下要求的炮制操作,都可以稱為“臨方炮制”:臨床醫師根據病情需要,要求臨時特殊炮制加工的;市場上無供應,但醫療機構習慣使用的;市場上易摻偽造假的藥材和飲片,醫療機構需要控制質量的。
2 臨床成效中臨方炮制的影響
(1)在對有關疾病進行治療時,需要對中藥材的偏性糾正機體的偏盛,進而發揮改善機體健康水平的作用。在進行中藥炮制時,只要遇到種子類、果實類藥材,就需要進行爆炒,將其通過炒黃、炒香、炒爆等流程,炒掉臭氣,從而增加藥物的氣味,改變原有藥材的性能,進而達到臨床治療成效。(2)在中醫臨床使用藥物時,針在臨床中醫用藥時,有一部分藥物的治療成效良好,可具有較大的毒性,為此,為了保證用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對于藥物的詳細性質實施有效的方式予以加工和炮制,進而發揮其揚長避短的療效。比如南星姜制、常山酒炒、甘遂醋煮等。在對原有藥材傷害較小或無傷害的前提下,有效抑制藥材的偏性,剔除了藥物的毒性反應,確保了固有藥性的炮制方式的有效性,進而將藥物的使用安全性彰顯出來。(3)對臨床療效影響的藥物的形體臨方炮制,在炮制過程中,有目的的改變藥物的外形,能使藥物先溶、再溶、難溶、易溶等問題得到處理,進而保證水煎服藥物的藥性。比如說礦物、動物、有些植物等,在對其進行調劑之前,需要告知調劑人員用力搗碎,經過將其充分搗碎之后,擴增浸泡的表面積,進而將藥效成分充分熬制出來,提升煎出率和有效率。(4)臨床中醫在用藥時,其作為關鍵性的依據就是味,經過臨方炮制方式調節原本的藥材,進而將“制其太過,扶其不足”的療效達到。在藥物炮制過程中需要添加不同的輔料,比如說被抑制或一些加強味的藥物,類似寒苦累藥物大黃,一旦放置過量就會導致泄瀉,通過藥物炮制后,可改善泄瀉癥狀或者發揮其止瀉成效。還有一些中藥飲片由于炮制不當致使其本有顏色喪失。比如杜仲在炭燒時間時,因為時間較短,致使其不斷絲,或因為炭燒時間較長致使其出現炭化現象等;黃岑顏色變為綠色、王不留行籽因為炒制時間太短未出現爆花現象等。另外,有些醫院中藥房無完善的炮制方式,致使飲片發生糊片、生片等不符規格飲片,進而使中藥飲片質量受到影響。
3 合理用藥臨床療效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建立在醫師對疾病以及藥材熟知的基礎上,合理進行配藥,從而在保證投入降低的情況下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臨床合理用藥的過程中還需要依照患者的身體素質以及生活習慣,特別是對于老年和兒童等特殊身體功能的患者,藥物的代謝能力會相對不足,耐受性也會相對較差,體內很容易發生藥物聚積現象,致使毒性反應的發生。臨床用藥中必須注意的是用藥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禁忌等,一些具有峻下逐水、破血逐瘀功效的藥品在妊娠期禁忌使用,這類藥物以馬錢子、益母草、芒硝、附子為主。并且需要注意的是配伍禁忌中常見郁金和丁香不可以同時應用,半夏、瓜蔞、貝母、白及與附子、川烏、草烏存在配伍禁忌。在中藥調配的過程中應當保證藥材可以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從而將不良反應的發生危險性降至最低。
4 臨床成效中藥材質量的影響
在臨床治療效果中藥材的質量對其有著直接性影響,而且中藥材的種類復雜而繁多,在收集、加工和存儲等過程中,一旦出現失誤或操作不當,那么就會致使藥材變色,風華、發霉、氣味散失、潮解等,這些藥材經過炮制后,臨床治療成效受到有效影響。在臨床常用的中藥材當中,白芍、白菊花等藥材極易變色,桃仁、天冬等藥材極易出現走油狀況,香薷、細辛等藥材容易發生氣味散失狀況。現階段,我國的藥材市場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由于有些藥材的產量相比降低,為此,有些不良商家就會提供一些質量偽劣藥材,其不僅會影響治療成效,還會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商家將半夏替換成水半夏在臨床上應用,那么一定到導致十分嚴重的后果出現,為此,臨床必須對偽劣藥材的引進保持堅決杜絕的態度。
結語
中藥炮制是在中醫學基礎理論指導下,按照辨證施救的原則對中藥材進行規范化的加工和處理,調整藥物藥性使其藥效充分發揮,減輕藥物不良反應。在開展中藥臨方炮制的過程中,同樣需要規范化管理。將傳統技術與規范化操作相結合,進行中藥飲片的再加工炮制,通過逐步改變藥物原有的氣味、性能以及外形等,提升其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療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的正式頒布,標志著中醫藥事業即將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因此,中醫醫院應該深入理解國家政策的導向,充分利用政策的導向與支持,大力發展中藥臨方炮制,努力提高中醫藥治療的療效,為中醫藥特色治療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王錦蘭,劉青鵬.中藥調配臨方炮制對臨床治療效果影響必要性要求[J].當代醫學,2016,22(13):158-159.
李云鶴,LIYunhe.中藥調配臨方炮制對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4):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