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花艷
校園特色文化建設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集中反映,是學校辦學特色和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它對啟迪學生智慧、開拓學生視野、優化學生人格等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作為一個朝鮮族學校,營造和諧育人環境,使學校富有生命力,既能保住生源,又能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素質的人才,是一個非常艱苦的任務。下面從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兩個方面的內容淺談朝鮮族學校特色文化建設。
一、創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物質文化
學校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優美的校園環境就像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它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有利于學生素質的提高。
1.校園環境綠化、美化、文化三位一體
柳河朝中是吉林省綠色學校,學校的環境由最初的追求綠化到注重綠化的同時強調美化,再到現在的綠化美化的同時融入文化的要素,成了綠化美化文化三位一體。學校的各個應該綠化的地方,盡可能種上各種各樣不同的花草樹木,并掛上植物說明標識,讓整個校園成為一個大的植物園。學校的“恩養亭”體現了我校的百年歷史;“厚德”石山體現了我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理念;“凈”“靜”“敬”“競”命名的文化石體現了學校的校訓;八角亭、柳蔭路的石凳給學生創造了學習環境,這就使得綠化、美化、文化相融合,成了特色的“綠色校園”。
2.無處不在的文化建設
加強“墻壁文化”“走廊文化”“樓梯文化”的建設,展現了民族特色,充分利用樓內的共用空間,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文化就在身邊,起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每個樓層都具有特色,一樓是民俗節;二樓是養成教育;三樓是勵志教育;樓梯是安全教育;東西兩側樓是綠色教育和主題活動展板。一樓的民俗節文化,展現了朝鮮族服飾、飲食、節日、禮儀、婚姻等風俗,使學生每天進出時耳濡目染,熟悉朝鮮族的民族傳統文化。班級文化的創新建設,更具特色。每班都有全體學生穿民族服裝的合影,教室布置也具有鮮明的班級特色。
二、營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園精神文化氛圍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一個學校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它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面。培育學校精神,激發群體意識,是學校文化建設重中之重。
(一)完善學校辦學目標及辦學思想
辦學目標: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創辦一流民族中學
校風:凈、靜、敬、競
校訓:勤奮、誠實、健康、禮貌
教風:求實鉆研、嚴謹善教
學風:勤學苦練、全面發展
(二)豐富學校文化活動
1.文明禮儀月活動。“孝與禮”是朝鮮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學習朝鮮族民族禮儀、開展文明禮儀知識競賽活動、“文明禮儀伴我行”主題班會、評選“孝星標兵”“禮儀標兵”等活動,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禮儀、實踐禮儀、展示禮儀和宣傳禮儀,推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系列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現在走進學校的大門,學生見到老師和長輩,都能主動地鞠躬行禮,這已經成了學生的習慣。
2.讀書月活動。朝鮮族書籍特別少的情況下,學校通過各種渠道弄來韓國書籍,在每個班級放一個書架,統一供給班級,由專人負責,進行讀書活動。并每年組織一次雙語朗讀、演講、作文比賽,在全校營造“讀好書,寫美文”的文化氛圍。
3.綜合社會實踐日活動。學校開設民族特色校本課程,繼承和發揚民族傳統文化。每學期組織兩次實踐活動,學習做紫菜包飯、辣白菜、朝鮮族涼拌菜等,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還主動回家做給長輩吃,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又培養了學生的勞動意識。組織了“學雷鋒,比奉獻”活動,帶領學生到南山養老院、朝鮮族老年協會打掃衛生,慰問演出;帶領青年志愿者到社區、小區、公園清理“白色垃圾”;到老年協會、社區、部隊進行慰問演出,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還給學生創建一個展現自我、鍛煉自我的平臺。
4.體育、藝術2+1活動。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學校開設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藝術傳統項目,體育方面男生學習摔跤,足球、女生學習排球;藝術方面男生學習項帽和四物、女生學習長鼓舞和四物,把藝術教育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文化藝術主題活動。為了讓每位學生體驗成功,提高藝術素養,展示藝術才華,開展各種健康身上,符合青少年特點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4月參加全縣的藝術展演活動和春季越野賽活動;5月春游展風采活動和籃球比賽;6月畢業典禮匯報演出;9月慶祝教師節書畫比賽和廣播操比賽;10月師生接力、拔河比賽;11月足球比賽;12月校園歌手比賽和跳繩、踢毽比賽,通過活動為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舞臺,豐富了校園生活,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通過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兩手抓,并不斷融入民族元素,突出民族特色,我校已形成濃厚的朝鮮族特色的文化氛圍,它為我校長足發展,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到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小花.群策群力構建尚美特色校園文化[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1).
[2]陳淑芳.構建特色校園文化 引領學校持續發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11).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