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培清 鄭永春
摘 要:目前筆者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面臨著教學學時短、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通過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教學資源庫,改革教學方法,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明顯提高,同時也增進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了解,為該校網絡教學模式的開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網絡平臺 大學物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1(c)-0181-02
Absrtact: At present, the physics course teaching in our university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short teaching hours and low students' enthusiasm in learning. Through the use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database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the classroom is full of vitality, and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interaction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also enhanced. Some work has been don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mode in our school.
Key Words: Network platform;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reform
大學物理是一門理工科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課程。然而,目前筆者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1)教學時間有限。大學物理課程包含的知識點較多,難度較大。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講授全部知識點已捉襟見肘,加上學校2018級修訂的培養方案中,有些理工科專業將教學課時壓縮到了36學時,更縮短了有效教學時間。(2)教學方法落后。目前學校的大學物理課程仍是傳統的講授方式,老師作為主體授課,而學生作為客體聽課。這種授課方式需要學生在課堂上全程集中聽課,學生們學起來很累,往往在課堂的后半部分就會走神、分心,造成某知識點沒有聽懂,還會影響后續課程知識點的學習。另外,對于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點,僅僅依靠課上學習很難讓學生真正理解。(3)評價方法有限。目前大學物理課程采用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時成績的考核包括作業和考勤兩部分,考核方式單一,主觀性較強。這種評價方式具有對學習過程關注不足、評價方法有限、評價主體單一、不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等問題。
1 超星網絡教學平臺介紹
根據《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和“衡水學院2018年度教學改革季促進工作會議”的精神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加強實驗和實踐知識,引導學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培養應用型人才。學校也多次組織學習,引導教師積極運用現代化手段如手機等激活課堂,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有效地解決實際教學問題,增強教學效果,使教師更加精心于教育,讓學生越發精心于學習。同時探索學校網絡教學課程的評價標準,完善網絡教學的激勵機制,營造網絡教學的濃厚氛圍。
學校引進的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包括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和學習通APP平臺等,能夠實現教學門戶建設、教學互動、資源共享、移動學習等功能,教師能夠進行簽到、隨機提問、討論、投票、資料上傳、任務點設置、教學督導等操作,學生能夠參與教師發起的所有課堂活動,并且任課教師可以在后臺導出每個學生的數據,為學生的成績評定提供充足的數據支撐。
2 大學物理課程具體改革內容
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借助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及移動客戶端學習通,進行課程教學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課程資源庫建設
任課教師在原有PPT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制作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搜集網絡資源,查找與知識點相關的圖片、音效、視頻、動畫等。結合學生實際水平,編寫大學物理習題庫,習題類型豐富、數量充足、知識點分布均勻、難度合理,分別按照大學物理課程A、B、C3個等級去建設。將原有的教學視頻或者網絡教學視頻剪輯成微課,將知識點碎片化,學生更容易吸收。依托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將所有的教學資料上傳,供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也方便任課教師進行在線作業和測試。
2.2 教學團隊培訓
大學物理教學團隊年齡老化,對新技術的教學方法不熟悉,學習很困難,通過上傳一些學習使用說明,還多次組織培訓學習,使得老師們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夠熟練使用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從而實現在所有的教學班級中,把網絡教學引入課堂,使學生學習方式實現轉變,從單一、被動的課堂學習方式向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轉變。
2.3 教學形式改革
(1)課前預習。教學方式改變后,學生學習的時間不僅僅局限于課上有限的教學時間,課下自主學習的時間增加了。通過設置課前預習作業、課堂測試、課后作業等多種考核方式,來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在課前,任課教師根據下次課的教學內容,設置教學預習題目,要求下次課前要提交作業,學生提交后可以看到答案和解析,能夠自己解決習題中的疑問,或者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達到預習的目的。例如:剛體力學這章內容屬于力學篇中的難點內容,課前設置簡單的預習作業,如“什么叫做剛體、剛體定軸轉動的特點是什么?”等基礎性題目,讓學生在課前就通過學習通預習了剛體的基本概念,在課上老師再講解該知識點的時候,就不會很陌生。
(2)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有側重地開展教學,對問題較多的地方多講解,問題較少的地方不講解或者少講解,避免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課堂教學中,還可以就某個重要知識點展開測驗,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比如:靜電場這章內容中,對高斯定理這個知識點進行測驗,設置填空題、判斷題等考察學生對高斯定理的理解情況,通過測驗結果任課教師可以很清楚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地再展開講解。
(3)課后作業。每節課講完后,任課教師都要在學習通上布置作業,類型包括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和計算題。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在習題庫中選擇相應難度的習題內容,學生提交后,客觀題都可以自動顯示答案和解析,學生可以先通過解析內容來學習該題,如果還不清楚,可以再請教同學和老師,這種提交作業的形式也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主觀題需要教師去手動批閱,學習通中還可以進行標記批閱,教師可以隨意做標記,而且網上作業可以隨時隨地查看,既節約了紙張,又避免了作業存放過久找不到的問題。
2.4 考核評價改革
任課教師通過學習通的簽到功能,每節課設置不同的二維碼,學生通過手機端就可以簽到,還可以通過下課再簽到的方法來判斷是否有同學早退,改變了傳統的考勤模式,減少了課前點名的時間。任課教師還可以從系統中導出每名同學的考勤成績,避免了老師的大量勞動。平時成績的考核,經過教研室教研確定由考勤成績、作業成績、測驗成績、完成任務點成績、課堂互動成績幾部分組成,增加了考核方式的類型,并且設定了合適的比例,能夠綜合評價一個學生的表現。期末考試評價主要采用閉卷考試形式,任課教師利用網絡平臺上的試卷庫功能,將老師們之前上傳的習題進行隨機組卷,避免了教師手動出卷的主觀性,使試卷難度更加合理,通過難度設定,可以組成不同難度的試題,適用于不同等級的課程。網絡平臺中還有督學功能,任課教師可以查看學習進度較慢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該學生進行督學,促使學生下大力度,追趕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
3 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效果反饋
3.1 學生課堂表現情況
(1)出勤率提高。原來上課總有個別同學遲到、早退,大班教學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去檢查考勤,采用超星學習通后,學生們再沒有出現遲到、早退現象,如果請假,會很主動地跟任課教師說明情況,并上交假條,整個課堂變得很有秩序。
(2)學習時間增加。采用網絡平臺共享資料后,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查看學習資料、觀看教學視頻、提交學習作業,大部分碎片時間都被利用起來,學習總時長增加。
(3)師生互動機會增多。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這樣學生學得愉悅、主動,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體。
3.2 綜合測評成績情況
由于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設置了課前預習、課堂測驗和課后作業等各種教學形式,減少了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枯燥性,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提高了學習氛圍,學生的成績普遍得到提高。及格率從去年的78%到今年提高到85%,最高分從去年的85分到今年提高到93分。評價方式也更加豐富、更加客觀,不僅僅是以一次考試成績來評價,還有平時的表現,避免了學生平時學習很好、考試時沒發揮好的弊端,能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真實地反映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情況。
4 結語
總之,采用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更新了教學方法,促使教師們不斷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進一步地豐富課程資源,對知識點的講解要更加細化,多增加分組討論的課堂活動,更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李鴻明,薩仁高娃,韓元春,等.大學物理網絡教學平臺混合式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22):159-160.
[2] 朱致英.大學物理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5):30-31.
[3] 萬巍,馮明庫,陳湛旭.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科教導刊,2018(20):131-132.
[4] 王輝.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8(20):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