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虹
習題課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習題教學可以傳授方法、鞏固雙基、提高語言表達、審題等能力。高中化學學科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針對不同課型,選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才能有效、高效地開展高中化學習題課的教學。
一、找準薄弱環節,提高復習效果
在習題課中分析一些反饋結果不是特別理想的問題時,教師盡可能讓學生進行講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協作與支持,可以分析出為什么答錯了,問題出在哪,這樣學生意識到了錯誤所在,教師也從中了解到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實現了深度意義上的“反饋”。這種反饋不只是學習結果的反饋,更是學生學習過程、思考過程的反饋。學生通過搜集資料、分析處理信息到歸納總結,對重點知識進行再現,以達到較扎實的練習效果。
例如:下列各組微粒中,質子數和電子數均相等的是( )
A.Na+和He B.H2O和D2O
C.NH4+和NH3 D.H2SO4和H3PO4
在分析這道題時,小組的同學在課下進行了調研,挖掘了同學們錯誤的原因,并發現有些同學做對了但思路是錯誤的。在課上通過這一組同學的分析與講解,可以將同學們錯誤的思路糾正過來,掌握解題方法,同時也讓老師知道了學生在解題時的想法,便于今后的教學。
在進行元素化合物試題分析時,有的小組在課下請答錯的同學講解自己當時的想法,并拍攝成視頻在習題課上播放出來,學生自己分析解題思路并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加以改正,印象
深刻。
二、注意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
以往在習題課中,教師講解后,會幫學生歸納這一類題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提示學生在解題時需注意的地方。這樣一來學生永遠是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無法轉換成自己的知識與能力。現在的習題課上,學生自己歸納知識點、總結錯題,這本身就是主動學習的過程。作為教師除了指導學生掌握知識、歸納解題技巧外,更應注重指導學生提高認識錯題、改正錯題、總結錯題的能力,從中發現自己的思維漏洞。重視解題思路的啟迪與解題方法的引導,使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如何分析問題、如何找思路、如何選擇解題方法、如何規范化地把解決問題的過程呈現出來。習題課不能只是講授正確的解題方法,滿足于獲得正確的結論,應該使學生學會尋找求得正確答案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思想方法能指導我們揭示問題的本質,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進一步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因此在習題教學中還要重視教給學生思想方法,使學生在一次次的分析、總結中提升自己的化學素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針對元素周期表的內容特點,教師對學生進行如下學法指導。
(1)關注“位、構、性”關系,深刻領會“結構與位置關系”“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念,為貫徹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奠定基礎。
(2)整合表、律信息,構建知識網絡。在這節課之前,每位同學都進行了有關元素周期表知識總結。在這里展示幾位同學的總結,這幾位同學總結中都滲透了以元素周期表為依托高度整合元素“位、構、性”的關系,從而滲透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3)收集整理錯題,提煉解題方法
錯題是一種具體針對每個學生個人的具有明確指向性的學習資源,希望同學們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收集錯題、整理錯題、回顧錯題,從中提煉解題方法。
三、注重知識拓展,激發學生求知欲
習題課課尾時,我們大多為學生安排趣味實驗,目的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他們體驗化學的樂趣。這些實驗是學生自己上網搜集、查閱相關信息,從實驗選題到步驟設計,都是由學生獨立完成。其實這些實驗并不需要學生當場說出反應的原理,因為受所學知識的限制孩子們不一定能分析透徹,但恰恰是這些無法說清的懸念將學生帶入了科學探索的情境中,讓學生成為探究者和發現者。他們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渴望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去揭示實驗的本質,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被大大激發。
例如:在一次習題課上,有一組同學為大家演示了“碘鐘”實驗,當各種試劑加入燒杯后,燒杯中的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再變為藍色,并周而復始地變換顏色,一直持續數分鐘。在下面觀看實驗的同學們都發出了驚呼聲,發自內心感嘆著化學的神奇。
在幾天前的習題課上,一組同學通過查找資料、反復試驗,將課本中的銀鏡反應實驗加以改進:課本中的實驗需要水浴加熱,時間長,也不便于同學觀察現象。通過加入適量的濃氫氧化鈉溶液可實現常溫進行反應。一位同學用試管進行實驗,一位同學在培養皿中進行實驗,當容器壁上鍍上一層銀,像鏡子一樣時,同學們愛不釋手,驚嘆要去探究化學世界的奧秘。
德國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曾經說過:“如果教育僅僅是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知識,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有悟性,卻沒有靈魂,有知識,卻沒有精神。”因此,在我們的習題課上,學生成為教與學的主角,在我們的課堂上出現了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全體參與、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局面。
編輯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