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莎
摘 要:“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經常被教育者推崇。它的教育理念充分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培養了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邏輯思維。少教多學從古至今就一直被教育者所提及。目前,許多學校在日常教學中都使用了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多學”,并不僅僅是多讀書、多背教材。學生必須懂得應該怎樣學、要學什么,要有所為而學、有目標而學。這種學習能力,也要老師來培養。少教多學的基本要素是自學、互學、交流、導學、訓練、總結。
關鍵詞:少教多學;理論依據;基本要素;自學;互學
21世紀以來以來,全國形成了以變革教學關系來改進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潮流,其核心思想就是“少教,才能多學”。能讓學生一生獲益的事情就是培養學生善于思考、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師的職責就是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最偉大的事情就是讓老師閉嘴,少講課。
華東師范大學鄭桂華曾針對此事做過統計調查,在課堂滿意度調查中顯示,學生不滿意主要表現在:(1)課堂處于被動狀態,無法自由表達;(2)老師講課死板無趣,引不起興趣;(3)覺得課堂容量不大,但壓力大;(4)覺得上課不被關注,少有機會表現自
己的。
由此啟發,學生喜歡的課堂,就是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課堂。他通過調查問卷得到學生喜歡的課堂是這樣一種模式: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一個探究的學習天地、一個展示個性的平臺、一個享受成功的機會。
一、“少教多學”之理論依據
佐藤學論課堂是少教多學的理論依據。他講述了學生為什么要讀書?什么樣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他提出不在公共平臺上公布成績,班級建設要有正能量,尊重、平等、集體大愛,師生大愛。讓學生愛老師。人的價值實現,需要一個平臺,有了平臺以后要有鼓勵。學生需要老師的肯定才會越來越努力。
少教多學從古至今都是教育學家所提倡的,在中國古代,老子的“少則得,多則惑?!笨鬃拥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彼未韺W家朱熹的“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爆F代教育家同樣也提出“少教多學”,比如葉圣陶的“教是為了不教。”呂叔湘的“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不是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p>
少教多學的理論依據還包括需要實現說、大腦科學說、學習心理說、男女性別說、課堂文化說、文字說。這些理論都說明了教師少教一些,學生就可以多學一些。
二、“少教多學”之基本要素
少教多學的基本要素是“自學,互學,交流(展示、質疑),導學,訓練,總結”。關于自學,主要是課前預習,也就是學生在上課以前,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學什么,想要知道什么,然后再帶著問題去上課。這樣一來,課堂學習氛圍就會充滿活力,學習不再是別人的事情,自己就會變成課堂的主人。關于互學,合作性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學習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生教生的難點在于班內小組建設,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小組進行學習。關于交流,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互動”是比較高效的學習方式。課堂小組學習應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關于訓練,是讓學生及時把課堂上的知識加以應用,融會貫通。關于總結,學會總結可以讓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
三、“少教多學”之教師的職責
“導學”貫穿其中。不讀不講,不議不講,不練不講。學生自己能夠自學的不講,小組能夠合作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敖獭痹谧灾骱螅弧敖獭痹谑韬鎏?;“教”在問題中;“教”在整合中。
四、“少教多學”之制作導學案
行為主體學生化,就是要把每個教學目標描述成學生行為而不是教師行為;行為狀況動詞化,就是要盡可能多地是可理解、可觀察的。行為條件情境化,就是要描述行為發生通過的媒體、限定的時間、提供的信息。行為標準具體化,如:“能用幾何語言表示空間的基本性質”或“根據圖形寫出相應的性質”等。
五、“少教多學”之學生品行基礎
學生品行基礎,主要是習慣養成,教育往簡單里說就是培養習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是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完善德育的重要方面。品行習慣養成是德育成果中摸得著、看得見的,品行好壞關系到學生終身發展,學生良好品行教育。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教學就是為了尋求一種有效的措施,使教師因此而可以少教,學生因此而可以多學,學校因此可以少一些喧囂與辛苦,多一些閑暇、快樂與堅實的進步?!币虼?,找到一種教育教學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梢宰寣W生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最后,作為一名教師,我更應該修身養性,提高自己的境界,有自信,愛生活,才能感染學生。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讓學生喜歡我們學校!
參考文獻:
[1]吳麗萍.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貫徹學教合一、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J],魅力中國,2016(34).
[2]程梅春.“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影響和創新[J],語數外學習,2013(5).
[3]王玉冬.少教多學,讓語文課堂教學雙贏[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5(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