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忠明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通過畫圖訓練、變式教學可提高學生物理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思維能力;培養方法
在率先實行新高考方案的浙滬兩地,物理科目“遇冷”,選考物理的人數僅占考生數的30%左右,而且有繼續下滑的趨勢,造成“棄物理”現象的重要原因是學生普遍認為物理難學難考。相當多的學生對物理是很重視的,也花費了大量時間,但是往往效果不佳,導致他們認為學物理效比太低,轉而選考其他科目。把他們和物理優秀生對比,差異最大的地方就是思維方式。
要使高中生對物理的學習更有效,不至于出現徒勞無功或者事倍功半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著力發展核心素養。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總結了培養高中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通過畫圖,培養思維能力
高中物理更多偏向抽象思維,但許多高中生的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通過畫圖訓練,可以很好地在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間架起橋梁,進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高中物理中經常要畫的圖有受力圖、情景圖、運動過程圖、物理函數圖象、知識概念圖等。無論畫哪一種圖,教師都一定要先做好示范,規范每一步要求。
1.畫受力分析圖,培養嚴謹思維
受力分析圖是學生練得最多的,但是很多學生在受力分析中經常出現多力或少力情況,他們往往是先飛快畫幾個箭頭,再標出各力的符號,極為隨意,這一過程暴露了其不思考只求快的心理。畫圖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思維的過程,需要嚴謹準確,寧慢勿快。教師示范時要強調必須按一重二彈三摩擦的順序畫,而且是“一力七問方落筆”,即每畫一個力前,都要在腦海里分析對應力的受力物體、施力物體、性質、產生條件、大小、方向、表示符號等,想好再落筆,畫一個力標一個符號。為強調這一要求,我與學生做了小游戲,首先請學生采用無序書寫的方式在紙上書寫出1~20所有數字,看誰最快;然后所有人再按順序從1寫到20,對比兩種方式之后,學生深深體會到了順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這些要求去畫,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得到了訓練,正確率也大大提
升了。
2.畫運動過程圖,培養深刻思維
高考中物理問題一般是以文字形式呈現給學生的,一道題動輒上百字,涉及多個過程多個對象,要求學生能從中快速提取、處理信息,建立物理情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關鍵的第一步是畫好運動過程圖,實現從文字到圖象的信息轉換,過程圖就是形象化的物理語言,把幾百字濃縮成一張直觀的過程圖,有利于我們抓住主干,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甚至提供靈感。畫過程圖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形成用物理的思維方法去解決疑難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實際教學中,發現不少學生無法準確地實現這一信息轉換過程,學生的圖上,往往缺乏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如對象、狀態、過程劃分等。教學中可以先從單一過程、單一研究對象的題目開始練習,在學生掌握基本要求后,再進行多對象多過程題目的畫圖
練習。
3.畫概念圖,培養學生系統思維
很多學生學物理時處于一聽就懂,一做就錯或做題無從下手的狀態。說明知識在學生頭腦中是孤立的,學到的知識就像一片片孤立的樹葉,沒有形成體系,就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這類學生拿到題后,往往就急于從頭腦里找出一個公式,然后對照公式找已知,已知不足就束手無策了。這是一種典型的低級思維模式,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高級思維模式”——系統思維,即首先判斷題目的類型,此類題目有哪些思路,再分析此題適合哪種方法。
畫概念圖可以有效建立知識網絡、培養系統思維。如電場這一章,涉及電場強度、電場力、電勢、電勢差、電勢能、電場力做功等概念,相互關系復雜。通過概念圖,就可以很好的把握它們之間的聯系。繪制概念圖,可以先從小的概念圖開始構造,慢慢形成完善的。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是主動參與思考與整理的,在此過程中,頭腦中孤立、混亂的知識就有機地組織起來了。學生的系統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二、變式教學,培養思維能力
物理問題千變萬化,可是萬變不離其宗,當我們剝離各種復雜背景和條件后,剩下的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可以稱之為——母題,教學中圍繞母題進行變式練習,可以很好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單擺問題,首先設置了母題1,比較基礎,使用動能定理即可解決,再依次給出子題2、3、4,這一過程就像闖關游戲一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對比分析。
題1.長為L的細線上端固定在O點,下端系質量為m1的小球,由B點靜止釋放,求小球到達最低點A的速度大小。
題2.小球帶正電q,空間存在豎直向下的勻強電場E,由B點靜止釋放,求小球到達最低點A的速度大小。
題3.小球帶正電q,空間存在豎直向右的勻強電場E,由B點靜止釋放,求小球到達最低點A的速度大小,求小球擺動過程的最大速度。
題4.如圖4,車與豎直桿質量為m2,地面光滑,由B點靜止釋放,求小球到達最低點A的速度大小。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建構是通過同化和順應來完成的,在知識建構中,學習者是以原有知識為基礎去同化新知識的。變式訓練是在母題基礎上,通過改變背景、條件、組合、對象、等衍生出一系列相互聯系而又漸進的“子題”進行訓練,這種方式正是知識的同化和順應過程。
參考文獻
毅俊平.在一題多變中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J].物理教師,2010(7).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