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君
【摘 要】
目的: 研究現今老年人終末期安寧療護的照護管理模式、精準護理實踐和科研創新以及人才培養。 方法:從目前國內的研究現狀出發分析了現今老年人終末期安寧療護的照護管理模式、精準護理實踐和科研創新以及人才培養三方面的發展現狀和特點。 結果:我國老年人終末期安寧療護的照護管理模式正在積極建設中,需要社區醫院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各項研究探討了其各方面的優劣勢和發展趨向;現今我國具備專業知識儲備的安寧療護的護理人才較為稀缺。結論:我國安寧療護事業建設如火如荼方興未艾,各地展開實踐活動成果頗豐,也探索出了許多管理模式,但安寧療護相關護理人才的培養仍需加大努力,這需要管理機構積極調整相應規章制度,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傾情投入。
【關鍵詞】 安寧療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現狀
【中圖分類號】
R24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64-01
數不清的加強治療效果、延長病人生命長度的治療手段伴隨著物理化學界科技的不斷進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然而醫療人員在力爭治愈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對患者病程的客觀估量,忽略了終末期治療時力爭治愈的醫療措施的局限性和伴隨消極影響。當疾病步入不可逆轉的終末期,當死亡不可避免將要來臨,此時醫療救助的主要目的變更為保留患者臟器功能以盡可能使患者獲得基本正常的生活,撫慰身心,在患者最后的生命時光里能夠保有其自尊,并能用平和的心態迎接死亡的到來[1]。安寧療護(palliative care)便是此時不可或缺的重要醫療救助手段。2016年WHO對安寧療護的定義為: 安寧療護是以早期識別、積極評價、疼痛干預和其他不舒服癥狀,包括生理、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方式,預防和減輕身心疼痛,從而提高重疾不愈的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的一種有效方式[2]。
1 安寧療護照護管理模式
就在2016年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修定了新的醫療機構類別“安寧護理中心”,并2017年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又出臺了《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及管理規范》(試行)和《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及管理規范(試行)》[3]明確了安寧療護中心的定義并規定了其內各項配置如人員、設備、床位、科室設置等基本要求,還對安寧療護中心各方面的工作如機構調配、質量監控、感染防治與人員培訓。《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明確了安寧療護實踐的定義并規定了疼痛等癥狀控制的診療護理要求。
各地醫護人員在《指南》和《基本標準及管理規范》出臺后便積極響應,以各種模式嘗試探索,發展建設安寧療護事業,探索安寧療護應采用的工作模式和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培訓的創新工作,如北京首鋼醫院安寧療護中心因為隸屬于首鋼醫院便可便捷利用綜合性大醫院在設施人才等方面豐厚資源來開展工作,另一方面首鋼醫院在百姓中的優良口碑和廣大名氣有利于該中心在患者中開展逝世教育,介紹安寧療護的概念,不僅在文化方面加強安寧護理工作建設也豐富了本院的服務項目增進口碑。此外還有南京鼓樓醫院安寧療護病床的“醫院、社區、家庭三員聯動安寧療護體系”[5]、鄭州第九醫院安寧療護病區和上海各大安寧療護社區服務中心等。
2017年9月,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選定了我國首批安寧療護試點地區;上海市普陀區、北京市海淀區、吉林省長春市、四川省德陽市和河南省洛陽市,共5地區,其中,上海市普陀區的安寧療護模式極具特色,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建設基礎,更深入基層貼近百姓,是安寧療護的“上海模式”。
2 安寧療護的護理實踐與創新
2012年上海市政府將社區服務中心的安寧療護工作作為政府實事工程正式啟動。及至今日在上海76家安寧療護試點單位中,除了一家社會辦醫院(新華醫院崇明療養院)和兩家獨立建制的老年護理院外,其余全部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015年作為首批開設安寧療護的試點單位之一,靜安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積極響應用心探索各項臨床實踐,還對安寧療護工作實施中的各種具體情況進行了相應調查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收入安寧療護病房的標準應為存活時限小于一個月、疾病綜合情況評分低于50分的病人,病人的住院時間應控制在4周左右。該研究同時表示,現今收治安寧療護病房的病人絕大多數(96.4%)為明確診斷為癌癥的患者,針對此研究人員提示應在工作中更加重視白血病和先天性遺傳病患者,尤其是此類病人中的兒童患者對安寧療護的需求。
終末期老人患者的心理較為敏感脆弱,對自尊較為重視,關注護理人員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常規的心理評估之外,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謹言慎行,秉持著高尚的人格情操和精湛的技術來服務患者,并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引導患者釋放不良情緒,必要時報告相應心理醫師采取心理干預措施,適當應用抗焦慮、抗抑郁藥物能夠改善終末期患者的飲食睡眠情況[9]。
靈性照顧方面,臺灣作為“安寧療護”這一詞匯的始源地為內地提供了諸多借鑒。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為終末期病人提供專業的關懷師來負責患者及其家屬的靈性照顧,在基督教醫院配有牧師進行傳道[10]。宗教信仰需求的滿足使終末期患者能夠正面面對死亡和疾病。
3 安寧療護中的人才培養
在注重多方面身心護理的安寧療護團隊中,護士無疑是多學科合作中的關鍵核心人員,主要是護理人員為終末期患者提供緩解支持性的療護,這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真心關懷,只有真心實意地扶持、幫助、鼓勵病人,而不是迫于工作職責,才能最大程度地幫助病人在軀體方面、心理方面、靈性方面、社會存在方面得到積極改觀。因此,安寧療護的護理人員應當在就職前接受安寧療護的專業性培訓,使護理人員在就職時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護理精神有深入的了解,具備照顧終末期患者的專業能力。護士安寧療護知識的儲備程度以及對照護終末期患者的護理態度對安寧療護工作的開展有極大影響,至關重要。
此研究還說明基層醫院護士中具有宗教信仰(佛教、基督教等)、曾在腫瘤相關科室(如腫瘤科、化療中心等)工作、工作時間越長、職稱越高的人對安寧療護相關知識掌握程度就越好,護理態度也越佳,分析原因可能為:有宗教信仰的護士本身對靈性和修行方面的知識較無宗教人士了解得更多,對生死大劫也會有更深刻通透的理解。而腫瘤相關科室的護士接觸臨終關懷相關知識比較多,隨著工作時間和職稱的增長,護士個人的知識面和文化素養也在總結學習中緩慢提高[18-19]。
參考文獻
[1] 張雪梅, 胡秀英. 我國安寧療護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6, 22(34):4885-4888.
[2]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Definition of palliative care [EB/OI]. [ 2016-02-05].http://www.who.int/caneer/palliative/definition/en.
[3]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J]. 中國護理管理, 2017, 17(3):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