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平 雷智君
(桃源縣漳江鎮漁父小學,湖南 常德 415700)
教學目標:學習運用思維導圖閱讀模型閱讀寫人的文章。
教學重點:以《迪士尼和米老鼠》《牛頓的故事》兩篇短文的閱讀為例,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閱讀模型閱讀寫人文章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思維導圖閱讀模型。
教學過程:
出示閱讀模式思維導圖

1.看圖 20 秒,隱去后面的兒歌,要求學生閉眼說出閱讀寫人的文章要求理解的四大內容。
2.再現兒歌,對閱讀模式思維導圖進行解讀:要快速閱讀和理解寫人的文章,簡單到四個字:評、行、貌、名。
所謂“評”,即閱讀作者對人物的評價或評議,了解人物的本質特征,包括思想與品德、精神與情感、態度與智力等方面。
所謂“行”,即閱讀作者是怎樣通過對人物語言、心理和動作等行為的描寫來展開故事——證明人物真的具備所“評”的內在本質的。
所謂“貌”,即從職業、神態、著裝、長相和年齡等看得見或容易了解的方面樹立了人物怎樣的形象。
所謂“名”,即閱讀完文章后,一定要清晰了解文章的題名,知道人物名稱,包括姓名、職務名、網名、稱呼名、外號等。
3.讓學生畫下閱讀模式思維導圖。畫完后,要求學生照著或脫稿說出思維導圖的內容。
1.10秒找出短文《迪士尼和米老鼠》中的人物名和作者對人物的評價。10秒后將文稿隱藏,畫出思維導圖,然后看圖或脫圖回答三個問題:你讀了一篇什么文章?你從文章認識了誰?你認識的是一個被作者評價為怎樣的人物?
2.再讀10 秒,然后再連起來回答三個問題,要求回答完整。(我閱讀了《迪士尼和米老鼠》,知道了迪士尼是美國最負盛名的藝術家之一。)
3.繼續閱讀下一篇文章——《牛頓的故事》。閱讀完成后畫出思維導圖,并回答三個問題:你讀了一篇什么文章?文章寫了誰?他是怎樣的人?時間10秒。
a.進入10秒閱讀。
b.隱去文章,畫思維導圖。
c.看稿或脫稿用自己的語言回答三個問題。回答過程中給予及時引導和糾錯。
4.問:“牛頓是廢寢忘食的科學家”,作者用了幾個故事來證明?20 秒快速瀏覽關鍵字,把最關鍵字放上思維導圖。
5.“《牛頓的故事》的作者用了兩個故事來證明牛頓是一位“廢寢忘食”的、有一股子‘鉆勁’的‘著名的大科學家’,《迪士尼和米老鼠》又用什么故事來證明沃爾特·迪士尼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偉大藝術家’的?”
a.學生進入 10 秒閱讀。
b.10 秒閱讀后畫思維導圖。
c.老師點撥,學生能基本自主介紹:因為沃爾特·迪士尼在教堂的車庫當畫師時能仔細地觀察老鼠,他大腦里有老鼠清晰的形象,所以,當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他以老鼠的形象為藍本創作出了《米老鼠》卡通片,一舉成名,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任務:用“我讀了……我還讀了……”的句式,完整說出本節課所閱讀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反思:
1.本次教學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三年級學生,能夠在大約 50 分鐘時間里基本掌握和運用寫人文章的閱讀方法,說明本方法確實能提高小學生的快讀能力。相信通過多篇寫人文章的閱讀,學生會將這種方法掌握得更好,運用得更準——閱讀速度會更快,理解會更深。待方法被吸收轉化為能力后,一節課閱讀四篇或更多文章應該不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在掌握和理解閱讀模式導圖環節,學生看圖20秒后,我隱去寫人文章的閱讀思維導圖,讓學生畫。大約 6 分鐘時間,所有學生畫下了閱讀模式思維導圖。畫完后,并能按求照著或脫稿說出思維導圖的內容。
第二,在用閱讀模式思維導圖進行閱讀訓練環節,我引導學生用寫人文章的閱讀模式思維導圖閱讀完《 牛頓的故事》后讓學生獨立閱讀《迪士尼和米老鼠》,計時10秒,再讓學生畫思維導圖,用時7分鐘,所有學生完成思維導圖,并能基本自主介紹文章主要內容:因為沃爾特·迪士尼在教堂的車庫當畫師時能仔細地觀察老鼠,他大腦里有老鼠清晰的形象,所以,當他窮困潦倒的時候,他以老鼠的形象為藍本創作出了《米老鼠》卡通片,一舉成名,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2.通過本次教學,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思維導圖可以簡潔、清晰地把閱讀方法系統化,使學生形成閱讀的完整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