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24日報道,科學家近期發明了一款大腦解碼器,能將大腦所想的轉化為語言講出來,從而為因病或因傷而失聲的人帶來福音。
報道稱,這項新技術的語言轉化速率大幅提升,而且轉化而成的語言也能被聽懂。此前,已故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因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而失聲,他所采用的語言合成技術只能通過眼睛或面部肌肉活動逐字母拼出單詞,1分鐘只能說出8個單詞,而自然語言講話1分鐘平均包含100-150個單詞。研究人員稱,新技術重點分析大腦如何發出唇、舌、喉部、顎部位協調運動指令,解決了相關分析帶來的龐大計算挑戰,形成大腦可直接控制的“虛擬聲道”。
更神奇的是,這項新技術在將大腦活動轉化為講話時,能一定程度上展現出講話人的語調情緒,首次把語言溝通的樂趣帶回給失聲者。上述研究成果已刊登在《自然》期刊上。▲(汪品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