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加貝
摘要:大眾傳媒是人們青睞的信息傳播方式,與藝術設計相結合能夠提升藝術的創作高度。本文首先介紹了大眾傳媒文化對藝術設計造成的影響,進而從設計交流性、情感多元化和視覺文化三個方面探討大眾傳媒文化影響下的藝術設計審美特點,為藝術設計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眾傳媒;藝術設計;情感表達
中圖分類號:G206;J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62-01
一、前言
大眾傳媒具有更新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和受眾數量多等特點,滿足現階段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需要,加快了社會信息的交流。為了擴大作品的受眾,挖掘大眾審美趨勢,完成符合時代的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和大眾媒體的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大眾傳媒文化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我國互聯網、電視和手機用戶數量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表明大眾媒體受到人們的青睞。大眾傳媒文化對藝術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大眾傳媒文化影響下的藝術設計加深圖形和圖像的應用。由古代象形字的創造到如今文字的應用,都能體現我國藝術設計對圖像和圖形的追求①。大眾傳媒文化的影響下,圖形圖像的應用形式多樣化,使用場合和領域也更加廣泛。例如,網頁制作中可以利用圖片的搭配吸引用戶注意,應用圖片的邏輯排列制作教學課件,圖片的快速播放形成動畫制作等。另一方面,大眾傳媒將圖像轉變為視覺文化。為了提升自身的適應力,順應時代發展,新時期的大眾傳媒文化將原有的圖形、圖像和色彩搭配等要素進行綜合,提出了新的視覺文化體系,能夠實現抽象事物的立體化和形象化。例如,現代人們經常用紅色、龍騰、熊貓等形象代表中國風。大眾傳媒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視覺體系內容更加豐富,與時代聯系比較密切,擁有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完善的能力。這種改變影響到藝術設計中色彩、圖形和圖像等元素的應用,進而促成新的設計審美。
三、大眾傳媒文化下的藝術設計審美
1.重視審美的交流性。大眾傳媒文化是在社會人員互動、交流和溝通產生的文化,在這種文化影響下形成的藝術設計審美也更加重視互動性和交流性,主要表現在用戶和設計的交流和實際和虛擬的交流兩個方面。一方面,設計師在進行藝術設計時,開始利用用戶與作品的交互增加用戶的好感度,進而達到使用時間和注意時間延長的效果。這種交互作用經常通過觸摸、感應和語音等方法實現,擺脫二維空間作品和用戶溝通的阻礙,形成共通感和交融性。例如,現在手機開始使用指紋、聲音和臉部識別解鎖,在增加手機信息安全性的同時增加了手機和用戶間的交流,進而體現出設計差異性。另一方面,借助大眾傳媒的發展,現階段藝術設計審美更加趨向虛擬空間的建立。例如,雙11天貓商城開展虛擬地圖搜索紅包的活動,利用攝像頭清楚用戶所在的地理位置,再讓紅包小貓的形象出現在攝像頭中,制造小貓出現在現實世界的假想。這種虛擬和實際的結合能夠幫助人們更真實、客觀的感受世界,增加趣味性的同時實現了人和作品的良好結合。
2.多元化情感表達。藝術設計審美在大眾傳媒文化的影響下開始重視情感的多元化表達,主要表現在藝術設計素材多樣性、反映現實生活和結合生活創作三個方面:首先,大眾傳媒文化下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人們可接收到的信息增多,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去篩選信息。信息類型增多和范圍的擴大能夠為藝術設計帶來不同的素材,進而激發設計師創作靈感,擺脫原有思考方式的困擾。其次,大眾傳媒文化與藝術設計相融合的情況下,藝術設計已經開始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開始以群眾的角度看待設計、重視群眾的審美。例如,近年來刪和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受到大家的歡迎,主要是由于不斷變化的設計能夠滿足大多數人們的需求。最后,藝術設計需要以群眾的角度結合多樣化的素材進行高于生活的創作。大眾傳媒文化影響下,藝術設計審美趨向于對抽象和隱晦現實的立體化、多維化展現,在融入自身思想的基礎上表現作品的開放性。
3.青睞視覺文化。由于大眾傳媒對視覺文化的總結和創新,視覺文化在藝術設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藝術設計審美發展的方向。視覺文化在藝術設計中的表現主要包括色彩的搭配和三維效果的應用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新時代背景下,人們開始追求自身差異化,渴望彰顯自身價值,其中包括對差異性強、沖突效果好藝術設計的追求。藝術設計中色彩的搭配不再停留用戶舒適度,還追求視覺的抽象和沖擊力。例如,電影《狄仁杰》的海報設計以黑藍為主,背景黑色和藍色融合營造陰沉的氣氛,融入無數的黑色蝙蝠使人感到恐懼,整體設計不再追求人們的舒適感。另一方面,藝術設計不再滿足二維空間對用戶造成的視覺沖擊,開始利用色彩和陰影等手法在平面空間創造三維視覺效果。這種創作手法能夠加強設計作品和用戶的情感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眾媒體文化加強了藝術設計圖像的應用。從文章中可以看出,設計師已經應用感應和虛擬現實的方式增加作品交互性,利用多種素材創作開放性作品,審美上更加偏好沖突性強的設計。由此,大眾傳媒文化與藝術設計的融合開創了藝術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