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霓
摘要:隨著我國人民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對于藝術教育的需求也是在不斷的增加,他們則是會參加各類的藝術教育培訓。對于一些兒童來說,他們不僅僅進行九年義務教育,還會接受業余的藝術教育,其中舞蹈普及教育包含在內。所以,在最近幾年里,對于兒童業余舞蹈普及教育發展還是較快的。目前兒童舞蹈的發展大勢已成,不管藝術水平、藝術構思或者是兒童表演方面,都能夠去突顯兒童舞蹈教育的水平在不斷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少數民族的舞蹈風格以及他們的風土習俗,能夠為不同類型的舞蹈教育提供豐富的內容以及參考的資料,這將會對兒童舞蹈的發展造成很大影響,給他們造就了非常有利的學習環境。一般來說,幼兒的啟蒙教育、小學第二課堂以及中學的特色教育都會以藝術教育為核心,向著多層次、多角度的方向進行發展,藝術教育漸漸的成為了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對于兒童舞蹈教育來說,發揮著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智力、德育以及健體等方面,這將是其他教育形式不可能取代的,也是兒童舞蹈教育成為提高國民素質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兒童心理學;兒童舞蹈;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J7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71-02
一、兒童舞蹈普及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兒童舞蹈的普及教育方面,這么多年來,缺少一套兒童舞蹈訓練方面的教材,市面上的教材都不具規范性和科學性,不能同時滿足兒童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需求。一些兒童舞蹈輔助老師只能去依照自己在實際方面的經驗去施教,這將會導致他們在訓練當中忽視了兒童舞蹈普及的一些特點。如果對兒童的心理以及生理上的特點忽視,那么就會出現兒童舞蹈在訓練的過程當中缺乏創新,只能按部就班的遵循以前的訓練方法,還會發展為只去追求技能技巧在舞蹈節目當中的使用,從而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訓練方法,比如增加訓練的運動量、超負荷訓練等。如果這樣態勢長期發展,將會達不到對兒童舞蹈教育的效果,還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導致兒童身體形態畸形發展,所以說對于兒童舞蹈教育,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其足夠的重視。
人體的成長也會伴隨著生理成長,這是不可違背的自然規律,這就需要在這種規律當中使用科學的方法使得人在體態以及心理方面能夠健康的發展,這也是舞蹈教育所要完成的使命。對于普及教育來說,它與專業教育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但又有著不同的衡量界線。不管是哪方面的舞蹈,我們首先需要去解決的問題為“能跳”,只有能跳才需要去解決“怎么跳”的問題。兒童舞蹈教育的普及對于解決“能跳”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在骨骼發育過程當中,對其軟開訓練,肌肉能力的生長,需要達到頭、軀干、四肢的協調,這將會成為兒童舞蹈普及的核心內容。明確普及教育的宗旨是做好兒童普及教育的關鍵,只有對兒童的特點進行詳細的了解,才能夠根據兒童的特點進行科學規范的教學。伴隨著對舞蹈詞匯的理解、掌握、運用等心理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還包括營養學以及普通教育等多學科進行綜合運用,才能真正達到兒童健康成長的效果。從我國兒童舞蹈教育的現狀來看,對于教材和訓練方法來說,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與兒童特點的差異。因此,研究現行教材訓練方法,正確認識兒童舞蹈教育的特點,是一個緊迫而重要的課題。
二、兒童舞蹈普及教育發展的方向
(一)舞蹈普及教材和科學的訓練方法
為了兒童普及教育的發展,我們需要去研究適合兒童特點的舞蹈普及教材以及科學訓練方法,對其主要研究的方向為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的前提條件為兒童在不同的階段所表現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是不同的。對于兒童來說,在幼兒期他們的骨骼比較柔軟以及有彈性,這時的可塑性較強,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為骨骼膠原蛋白較多,無機物較少,所以說有必要對骨骼進行正確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骨骼的正常發育,如果對其進行訓練的方法不當,很容易使的他們的骨骼變形。從心理上來說,兒童對于事物進行認識的時候會表現出情感、意志以及人格特征,這將方便于兒童對于事物的感知,因此被事物所深深的打動。他們對于抽象的語言原理理解很差,在進行知覺和思維的認知活動的時候,基本上表現為盲目的,由于受到興趣以及外在條件的影響,從而不受意志的控制。總的來說,兒童的心理思維將會隨著他們的感知能力提高而發生著一定的變化。
對于舞蹈教育來說,它是將特定形象的表現貫穿于兒童的整個認知過程以及他們的思維活動當中,因此被接受會變得非常簡單。同時,會通過具體圖像讓他們去對事物進行詳細了解。所以說我們需要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的不斷改變來認清他們年齡特征,只有認真的去研究以及分析其年齡的特征,然后才能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以及差異對相關的教材進行分類,從而進行科學選擇以及對于教材進行整理。教材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條件,如果其沒有具體的規范那么就不能進行科學訓練。
我們讓一個8歲的小女孩長時間單腳深蹲跳躍,在深蹲跳躍的過程當中,左右腳需要交替進行踢出,或者她的兩腳需要分開支撐地面。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觀察到,在運動的過程當中主要參與運動的部位為股四頭肌,當進行站立時,收縮會形成一個游動點;由于兒童的肌肉在發育方面還是不健全,她的肌纖維較薄,而且所含水分,蛋白質以及無機物都非常的少,所以導致彈性豐富。但是由于肌肉的力量比較差,所以很容易就會產生疲勞的現象。兒童的大腦發育非常迅速,她們的大腦功能也是在不斷的成熟,但由于神經系統的興奮過度,將會使得抑制過程不穩定。對于這個運動教學來說,已經超過這個年齡段的一些特點,因為對于教材的使用不當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傷,嚴重時可能還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的正常發展,所以說使用這種教材的內容對這個年齡段兒童進行訓練是不符合規定的。
在兒童舞蹈普及教育當中,要想讓兒童去改變他們身體的形態,那么就需要使其肢體協調運動,還需對其柔軟、開放、健美等基本力量進行規范訓練。要得到規范化的培訓,除了調動自身來進行運氣,還需要進行對學生的感知能力以及心理思維誘發,所以對于教材的選擇和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理解兒童身心成長的年齡特征的前提下,把握兒童的天真與興趣,注重教材科學、規范、訓練以及系統原則,只有這樣才是發揮舞蹈的重要手段。
(二)加強兒童舞蹈普及教育教師的素質
普及教育是兒童舞蹈的一種特殊教學方式。主要通過兒童藝術團、業余藝術學校等形式進行普及教育。所要去面對的教學對象為祖國的希望,對于如何對他們進行培養以及指導,把相關的教育方針當中明確要求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滲透到學生成長的過程當中。特殊的教學結構是教學與育人結合的小集體,能夠充分的發揮舞蹈教師主導的教學作用。
有人把舞蹈教師的教學形象的當作了為兒童進行建構審美空間,幫助兒童完成從平面向立體形象轉變的手段。對于舞蹈教學來說,它是比較直觀的,對于舞蹈教師的示范教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為向學生傳授舞蹈的動態形象,另一面主要是表達教師思想文化藝術修養外在形象。這些是教師自身所具有的素質,將會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從而對其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對于教師素質的提升是普及教育相當關鍵的一步,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對于提高教師素質來說,主要從她們的責任心以及素質方面入手。對于舞蹈動態形象的展示來說,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對于自身專業素質以及專業知識不斷的提高,舞蹈動作需要達到規范性、語言表達需要親切及準確性、課堂教學需要生動。教育老師除了提高他的專業素質,還應該提高自己的理論品質,去了解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學科,這樣才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論以及文化素養,從而掌握了現代信息和現代意識的培養,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就人才素質培養而言,兒童舞蹈則是一門具有重要意義的新學科。它在道德、智力、身體、審美等方面都具有了豐富多彩的內容以及形式。對于兒童舞蹈的教育,從培訓教學到兒童舞蹈表演作品的過程當中,濃縮了兒童舞蹈普及工作者不斷努力與追求的結果。我們應該對兒童舞蹈教育實現大眾化,并且對其進行多方位的研究、調查以及探索,使之在編制少兒舞蹈大眾化教材過程當中做一個參考作用,還能夠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使得兒童舞蹈普及教育能夠長遠的發展。
(三)注重兒童敏感期心里健康保護
在兒童敏感期這一階段,對孩子的性格、興趣、思維能力以及獨立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敏感期的孩子他們頭腦清晰、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而且對于事物的特性及本質也能夠去深入的理解。兒童出生并不是白紙一張,他們靠精神胚胎成長,成人只需給他提供安全的環境,讓孩子不被打擾。那么舞蹈啟蒙,是需要孩子體會舞蹈帶來的快樂重要,還是下叉下腰做技巧呢?我們只能用運動科學的舞蹈啟蒙,首先讓孩子愛上舞蹈,接下來是根據她的成長規律身心合一的引導,舞蹈老師除了教孩子跳舞更應該讓孩子在舞蹈中愛自己,保護自己,思考自己的失誤,同時把老師的圣旨轉變為參考信息。
對于敏感期的兒童進行舞蹈教學,我們不僅僅要去考慮對他們身體方面的教學,還需考慮言語方面的教學,保護他們弱小心靈,使得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同時也給她們帶來快樂。舞蹈普及是為了讓兒童愛上跳舞,而不是恐懼跳舞,所以老師在上課時的語話對于兒童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三、結語
兒童舞蹈普及教育作為時代的要求,通過舞蹈教育者的不斷努力,取得了重大成果。教育工作者在對兒童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考慮她們身體方面的問題,還要去考慮她們的心里方面問題,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對她們考慮周全,才能夠去更好的進行教學。舞蹈能夠給兒童帶來快樂,讓她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將會給她們以后的身心發展帶來巨大好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兒童舞蹈普及教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社會的未來做出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