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摘要:崔世光是我國杰出的作曲家及鋼琴演奏家,其著名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是中國山東民間文化的代表作之一,且具有非常濃郁的本土民族風情。本文淺要分析了崔世光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與山東民間文化的聯系,通過分析、歸納該作品的民族特征:一方面體現在了山東方言的運用,另一方面體現在對山東民歌元素的運用,以此對中國傳統民族美學文化進行思考。
關鍵詞:民族文化;《山東風俗組曲》;山東民間文化;鋼琴作品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5-0082-01
一、崔世光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介紹
《山東風俗組曲》是上個世紀70年代崔世光在濟南時所創的鋼琴作品,該作品無論是小調、元素還是風格都充分展示了山東風土人情,蘊含著崔世光對家鄉深厚的情感。山東特色民間文化是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演變而來的,山東人民淳樸忠厚的品質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給崔世光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經這樣評價自己的家鄉:“山東人‘忠厚的品格,風趣生動的方言以及濃郁的鄉土氣息,甚至那山東特產——膠東大地瓜和大蔥都讓我感覺不可思議,在這個充滿民族特色以及新鮮文化的環境下生長使我非常榮幸!”崔世光抓住了山東民間文化這一素材,并巧妙運用中西結合的創作方式,傾入了心血和感情,創作了著名的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他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山東大地上民間文化以及民間音樂的芬芳,為廣大聽眾展開了一副生動的山東風俗畫卷。
二、《山東風俗組曲》與山東民間文化的聯系
(一)作品背景分析
作為崔世光第二故鄉,他對山東的情誼和了解是非常深厚的,因此在《山東風俗組曲》鋼琴作品中,也把山東民間風俗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整個組曲作品中,第一首《鄉土小調》就充分表達了山東人民的鄉土生活,描寫了很多人文環境及自然景象;作品中第二首《南飛雁》小曲,作曲家根據山東氣候四季分明、自然景象變化多端的特色,在《山東風俗組曲》中創作了小作品《南飛雁》。作品利用琶音來描寫大雁南飛的優美景色:“每年7月中旬,山東大雁就開始成群結隊的往南飛去。”作者借景抒情,在描繪大雁南飛的景色來表達自己或者山東人民對美好生活和未來的向往。另外,《山東風俗組曲》第五個作品《細雨》,同樣用優美動聽音樂描寫了山東雨季到來的景色。最后,《組曲》第六個作品《花鼓》,山東花鼓又稱花鼓秧歌,在山東是一種以花鼓為主要伴奏樂器,通過走唱形式表演的特色歌舞,這體現了山東人民在歡樂的節日氛圍中的愉悅心情。以上作品都構成了具有山東特色的民俗厚土,同時也為山東地域民族文化傳承奠定了深厚基礎。
(二)《山東風俗組曲》與山東方言的聯系
山東方言又稱魯語,山東話在發音上有著非常獨有的民族特色,也是山東人為之驕傲的文化遺產。在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中,崔世光將山東方言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說話豪放、語速快。分析作品發現,在級進音型中主要突出了山東小調的抒情特色,而在跳進音型中,就有山東方言快速、豪放的山東味兒。兩者組合在一起,使得整個作品曲調跌宕起伏、抒情中有激情、柔中帶剛,極具山東民間鄉土特色。崔世光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中,《鄉土小調》、《對花》、《詼諧曲》以及《花鼓》等小作品,其在旋律創作中都展現出了山東話特色。
(三)山東詩歌元素在《山東風俗組曲》中的運用
從古至今詩歌文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就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被廣泛應用到民樂、曲調中。山東作為“孔孟之鄉”,其悠久的民族歷史和豐厚的詩詞文化造就了最具有山東本土特色的詩歌。崔世光的《山東風俗組曲》也融入了山東詩歌元素,第六首小作品《鄉土小調》,其中可以感受到高山綿延起伏的壯麗景色。在這段旋律中,它的音符處于不斷升高、降低的范圍中。此外,《山東風俗組曲》中小作品《南飛雁》也與山東詩歌有著聯系之處。在樂譜中,可以找到作曲家運用了很多八分音符,這種均勻的節奏就像描寫大雁飛翔時翅膀揮動的景色,真正如《詩經》中:“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人們在欣賞《南飛雁》時,仿佛看到了一群大雁從山東地域出發,不停揮動著翅膀向南飛去。
三、結語
崔世光的鋼琴作品《山東風俗組曲》,給世人展現了一副生動、優美的山東民俗風情。《組曲》中六首小作品創作手法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不同的角度描繪著山東地域的鄉土文化,每一首作品標題的詮釋,又將它們共同統一成《山東風俗組曲》。作品的成功也離不開崔世光本人在山東的成長歷程,正是由于他對鋼琴、作曲的熱愛,對山東家鄉的了解,才真正成就了《山東風俗組曲》這樣一部描繪山東民間文化的鋼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