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莉
情境教學法能夠極大地提升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質量,有效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本文旨在分析情境教學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應用。
一、創設真實的活動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創設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真實的活動情境,如通過小游戲或者競賽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喚起對生活的回憶,喚醒內心情感的體驗,激發學習動力。如教學《我們有精神》時,播放不同國旗隊的出旗儀式,讓學生做小評委,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創設恰當的表演情境,誘導情感體驗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小學生與社會的接觸還比較少,所以小學生還無法用自己獨到的見解去分析社會上出現的很多現象,也不易于理解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材中的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內容課堂中,教師可結合教材中的內容創設恰當的表演情境,用表演的形式將教材中的場景進行再現,讓小學生親身去感受和體驗教材中的情景。通過親身去參與表演一些場景,小學生能夠增強對知識的記憶,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如若在實際生活中再遇見類似的場景,他們也能快速地回憶起課本中的教學內容,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內化與內省,在這個內化和內省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獲得持續性發展的生機和活力。
三、創設動人的生活情境,縮短認知距離
生活是知識的一種來源,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以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局限于課本中幾段簡單的文字、幾幅插圖,而是要勇于突破課本的束縛,結合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效地借助小學生身邊發生的生活事例去創設生活情境,增加小學生的親近感,以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說說我們生活的社區》一課時,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社區,教師播放事先錄制的畫面,會令學生對教材內容更易理解;又如在教學《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一課時,由于學生在生活中也經常隨父母進出商店,教師可創設商場環境,讓學生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做生活中的小主人,提高生活能力。所以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教師應以小學生的生活作為大舞臺,選擇學生生活中最真實、最動人的生活片斷,作為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源頭,在這樣真實且動人的狀態下與學生進行交流,容易讓學生敞開心扉,敢說真話,喚起真情。只有貼近學生的心,回歸小學生本身所處的生活世界,才能使課堂教學過程變成小學生愉悅的情趣激發以及積極的情感和思維體驗過程,縮短認知距離,從而讓小學生獲得真正有利于他們終身發展和學習的知識和能力。
四、創設巧妙的問題情境,誘導思維辯證
教師提出一個巧妙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思維上的浪花。情境的設置離不開問題,學生難以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主動去分析并解決問題的動力。巧妙設置問題能夠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如教學《我的家鄉在哪里》時,播放動畫,引導學生結合情境進行交流研討:我們家鄉的名稱是什么?家鄉在祖國的哪個位置?在地圖上你還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因此,善于利用問題情境,給學生營造一個愛問、愛想的環境,引導學生有效地去思考并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世界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五、創設合適的音樂情境,激發感情共鳴
音樂不僅是情感上的藝術,也是聽覺上的藝術。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借助音樂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進行渲染,可激發小學生的共鳴,在美妙動聽的音樂情境中,師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加深入平等的交流,激發出小學生對教材中人物、事件、環境等的感情,從而豐富并升華他們的生活體驗,培養健康的審美價值取向,并獲得新的生活感受和認識,提高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品格與能力。如《變化中的社區》一課,介紹社區變化時,可播放幾首社區居民習舞的曲目或私伙局訓練曲目,增加親切感,激發情感。
綜上所述,如能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又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