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時
傳統教育教學,是老師把課前的精心準備在課堂上灌輸給學生,學生在課堂上才知道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因此,學生往往是被動地接受。“研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打造高效課堂效率,具體操作是學在前,教在后。
一、研學案的編寫——功夫在課外
高三歷史復習課的研學案有別于新授課的研學案,復習課的研學案要體現知識體系,設計的問題要有梯度,要緊扣課標和考綱進行編寫。可以說,研學案的編寫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到高三歷史復習的效果。筆者編寫的研學案主要包括學習目標、考綱分析、復習建議(方法指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拓展提升、鞏固練習、自我評價8個部分。在編寫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學習目標的設定要以課標和考綱為依據,要細化并具體,能夠讓學生一看就到知道學習本課要掌握什么知識點;二是自主學習部分的問題要以教材為依據,通過自主學習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課本,同時又要能讓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發現自己所存在的問題,設計的問題不宜過難,通常不適宜用填空題的形式,用材料題或簡答題的形式較好;三是合作探究的問題要涵蓋本課的重難點,讓學生在合作討論過程中解決本課的學習重難點;四是拓展提升的問題既能體現中外關聯、古今貫通,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形成相關的知識網絡,又能培養學習的思維能力。此外,鞏固練習要體現分層,題目要有梯度,既要有落實基礎的題目,又要有能鍛煉學生能力的題目,同時要有一些高考真題或模擬題。
二、研學案的合理使用——精彩在課堂
1.充分自主是前提
在正式上課前,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來完成學案的各個環節,自主學習部分要求獨立完成,探究學習和拓展提升可以小組內部討論交流。有需要時甚至會拿出一節課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這節課教師主要是巡查、點撥,不做任何正規的講解,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充分的自主學習,學生就不可能對文本有透徹的認識,更不能有精彩的展示。學生充分自主之后,展示出的答案系統,條理,有板有眼,學生在講解、闡述中有理有據,甚至不遜色于老師。可見,要讓學生腦子里有真知,必須給他們時間尋找真知。所以,筆者認為充分自主是合作、交流的前提,指導學生反復、認真閱讀課文,閱讀學案至關重要,只有重視這個環節,學生才會給我們創造出很多驚喜。
2.合作交流是靈魂
合作交流部分主要是落實探究問題和拓展提升,這個環節將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答案,并展示相關內容,由不同的小組進行點撥、補充,在學生完成后,教師再進行適當的講解。這個環節使得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徹底激發,課堂效果讓人驚喜。“眾人拾柴火焰高”,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才能高效地交流展示,利用魅力小組競賽,展示之星評選,課堂展示積分等一系列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展示,積極展示。給學生一片展示的藍天,學生將還我們一幅精彩畫卷,放手學生,學生才能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三、課后反思——師生共長
一節課后,師生都要對本課的教學和學習進行反思。學生主要通過填寫學案上的自我評價來反思本課的學習效果,找出沒有掌握的知識點以便課后落實。課后教師通過寫教學反思及時把本節課沒有處理好的環節記錄下來,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有位教育家說:“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在每堂課之后,結合學生展示交流、自主測評的情況,對照自己對課堂的駕馭,認真思考,對于出現的問題,回顧、反思,找出一條更有效的途徑來。
四、“研學后教”模式的反思
“研學后教”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學在前,教在后,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簡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內容,教師在充分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后再引導學生探究重難點知識。筆者認為這一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研學案的編寫,研學案的質量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在探究過程中切記避免流于形式,要讓全班學生參與探究與展示,避免課堂出現幾個學生唱獨角戲的現象。
總之,課堂的有效性絕不能用教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那樣的課堂再熱鬧再有氣氛也是偽學習、偽探究。當然,也不能完全放任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向,及時引導,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