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媚
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數學概念,是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形成運算技能、發展邏輯論證和空間想象能力的先決條件。概念教學是落實雙基的前提,在數學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基于課題《小學數學新授課“三學·品優”教學方式的構建研究——以北山小學五年級為例》,以《容積和容積單位》為例,談談如何上好概念教學課。
一、初學自研:重鏈接,淺探概念
在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能夠較熟練地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在生活當中,對容積也有感性的認識,知道裝物品的時候,箱子的大小不等于里面容納物品的空間的大小。因此在初學環節只需簡單回顧即可。
片段1:舊知鏈接,承上啟下
某種集裝箱從外面量長12192米,寬2438米,高2591米。這種集裝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勾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片段2:創設情境,引探概念
某種集裝箱從里面量長12032米,寬2352米,高2385米。它能容納多大體積的貨物?
通過對比集裝箱的體積和容積,學生能更直觀地感悟體積與容積的聯系與區別。但這離真正建立容積的概念還很遠。
二、深學合研:重理解,建構概念
數學概念是一類事物的共同性質和本質特征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對數學現象和過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維形式。為幫助學生真正理解與建構概念,教師可以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片段3:理解含義,生成概念
1.具體理解: 還有什么物體也有容積呢? 什么是箱子的容積?什么是油桶的容積?倉庫的容積?
2.概括生成:箱子、油桶、倉庫等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常叫做它們的容積。
以上片段教學,一方面通過讓學生描述一些具體物體的容積,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教師把箱子、油桶、倉庫的容積的含義利用PPT呈現給學生,也為抽象出容積的本質做好了鋪墊。自然而然地,容積的概念水到渠成。
片段4:辨析強化,深化概念
判斷對錯,并說明理由。
①一個水杯裝滿了開水,這些開水的體積就是這個水杯的容積。( )
②有兩個體積一樣大的箱子,它們的容積一定同樣大。()
這一組判斷題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感悟容積的內涵和外延,讓學生認識到:容器的容積是指其內部空間的大小,不因裝什么或裝多少而改變;體積相等的容器,其容積不一定相等。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概念教學的建立,是按照“豐富實例-抽象概念-應用概念”這樣的順序來進行的,學生在經歷這一判斷思辨的過程中,同時也積累了數學思維活動的經驗。充足的數學活動經驗既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學生學好數學、掌握雙基、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基礎。基于此,在教學常用的容積單位時,教師應該設計豐富的活動環節,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片段5:小組合作,感官聯動
1.講授容積單位:升(L)和毫升(mL)
2.感知毫升和升:
(1)在針管中找出1mL的刻度。 用針管汲取1mL的水。把這1毫升的水倒進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容器里面,剛好倒滿。
(2)把一升的飲料,倒進容器里,驗證1L=1000 mL,倒入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剛好倒滿。
鑒于升和毫升兩個容積單位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就組織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操作、想象、猜想、驗證,眼、耳、口、手、腦多感官齊聯動,在具體的實踐操作與觀察對比中,扎實地形成1毫升和1升的表象,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類推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同時,學生通過經歷有效的操作活動,感悟常用的容積單位及進率之間的內在聯系,溝通了容積單位與體積單位的關系,構建了知識網絡,積累了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為進一步鞏固概念,在豐富的活動之后,教師設計了以下環節的練習:
片段6:基本練習,鞏固表象
1.說一說:在哪些物品上,標有升或者毫升?
2.完成書本第40頁第1題。
3.填一填:4L=mL4800mL=L
24L=mL500mL=L
以上練習從生活出發,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能夠較好地引領學生進一步鞏固容積單位及其進率。
三、拓學探研:重應用,延伸概念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課標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給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和實踐機會”,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因此,教師把“生活數學”引入課堂,讓數學回歸生活實踐,讓學生把數學課堂中獲得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從中體驗到數學“真的有用”,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教師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
片段7:合研反饋,檢測成效
1.基本練習,明晰概念:選一選
(1)一個汽油桶里裝滿汽油,汽油的()也是汽油桶的()。
①容積②體積③表面積
(2)一個水杯能裝水400()。
①cm3② L ③ mL
2.換算練習,掌握進率:填一填
82cm3=mL785mL=cm3=dm3
804dm3=L=mL35dm3=mL
3.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算一算
一種微波爐,爐腔內部尺寸為長40cm,寬25cm,高30cm。這個微波爐的容積是多少升?
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明晰容積和升與毫升的概念;第二層次是換算練習,突破本節教學的難點——理解升和毫升之間的進率、以及它們和體積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第三層次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層層遞進,形式多樣,很好地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片段8:拓展延伸,融會貫通
課堂教學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是一節課的點睛之筆,是創設懸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關鍵所在。在課程的最后,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探研習題:把一個西紅柿放到已知長、寬各10cm 的長方體容器中,水面高度由85cm提升至10cm,求西紅柿的體積。題目把容積與體積、規則物體和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實現了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了思維。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而概念又是數學的基礎,所以概念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就顯得至關重要。小學生在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使學生主動地學數學和用數學,實現“真正理解并學以致用”。以上課例通過初學淺探概念、深學構建概念、拓學應用概念,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使得概念教學扎實有效。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