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立群 李衛
2016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師范大學正式發布,“六大素養”樹立了學生成長的“標桿”,由此,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啟動。
鄭州市金水區作為首批國家級課改試驗區,如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和挑戰,深入推進區域性的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改革,這是擺在金水區教育人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引智助力,有效推動
經過深入思考和廣泛調研,2017年7月,金水區教體局與福建師范大學簽訂了“金水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研究”項目協議。該項目由“新型優質學校創建研究、教學名師培育研究、種子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研究”三個子項目組成。我們期望通過專家團隊的研究和實踐,借力發力,使金水區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深化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核心素養落地的一面旗幟。
“新型優質學校創建研究”項目由金水區選擇的10所中小學校作為研究試點,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和靈魂,專家團隊從校長辦學主張、學校教育哲學、學校課程體系、課堂教學改革、學校管理文化五個方面對學校進行理論指導和專業引領,促進學校全面提升內涵建設,推進核心素養落地。
“教學名師培育研究”項目是由專家團隊對全區遴選的30名教學名師培養人選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跟蹤研究,幫助這些教師反思、剖析、總結已有的教學經驗,指導他們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提煉教學主張,促進他們形成特有的教學風格。
“種子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研究”項目是對全區200名種子(骨干)教師進行為期兩年(每期100人)的跟蹤研究和系統指導,使其能在落實核心素養的教學改革中發揮帶頭引領作用。
根據合作協議,三個項目在金水區同時實施,整體推進。雙方從實施目標、實施原則、工作思路、指導方式、階段時間、專家工作指導團隊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為此,區教體局成立項目領導小組,積極做好過程性管理工作。學科教研員負責和相應學科的專家進行聯系、溝通,參與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組織和指導工作。同時,在專家報告、教學主張匯報、名師課堂等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要求全區不同學科的教師都要參與進來,同相關專家和教師對話,促進他們的專業提升。
項目啟動以來,在以余文森教授為核心的專家團隊的實時跟進和悉心指導下,在教育行政、教研人員,實驗校、實驗教師的全力配合和積極探索下,項目進展順利,有效提升了金水區的基礎教育質量。
二、專業引領,攜手成長
余文森教授指出,提煉教學主張的過程就是教育教學藝術及生命品質不斷提升的過程。在他引領的“福建省名師培養工程”及其他地區的名師培養工作實踐中,提煉教學主張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績。實踐證明,提煉教學主張就是升華教師的思想、豐富教師的整體教育人生,是教師專業成長深層次蛻變中至關重要的一步。
名師培養對象要達成項目目標:一是有自己的教學主張。每位培養人都要把自己教學中的一些思考、經驗升華,進而提煉為教學主張,即認為本學科教學應該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二是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每位名師結合自身的個性特點,以自己獨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三是有突出的教學業績。經過三年的培養,每位名師都能上較成功的公開課,在專業雜志上發表文章,受到同行和領導的認可,享有較好的社會聲譽。
在一年多的合作中,福建師大專家團隊與全國各級名師攜手,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大的業務支撐。在安排學員們走出去的同時,區教體局還把專家請進來。一場場報告讓教師眼界大開,一次次點評讓學員們深入思考。在每次教學主張的匯報中,參與的十多位專家針對每位教師存在的問題,面對面地進行指導和交流,加快了教師的成長步伐。
項目開展以來,參與的每一位教師都在學校發揮著引領作用。他們堅持每學期至少上一次觀摩課,做一次經驗交流,努力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發揮引領、輻射作用,有效帶動身邊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區教體局讓參與項目的名師培養對象和種子教師作為新入職教師的導師,平時同新入職教師一塊兒聽課、評課、批閱培訓作業,幫助他們提升教學水平。
同時,區教體局還將項目的實施同全區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專家團隊到各校指導時,教導(德育)培訓班、班主任培訓班、名師工作室的學員參加各項活動,共同學習提升。在2018年金水區課程與教學工作會上,名師培養對象代表向全區進行公開課展示,專家現場點評,使全區教師受益匪淺。
三、主動變革,“主張”清晰
對于學校來說,辦學主張是靈魂,是方向,是發展的動力源泉,是辦學品位提升的關鍵。一次次的培訓學習、交流研討,促使教師思考教育的意義和本質。對于教師來說,“教學主張”表現了一個教師對所任教學科本質理解的程度、教學實施自覺的程度,也是一個教師教學是否成熟、教學風格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
四月天小學的王玨老師說:“有幸作為金水區小學數學學科的名師培養對象代表執教現場課,雖然壓力大,但所幸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課后有很多同行對我這節課的評價都是‘很有深度,同時專家也對我的課給予了肯定。”緯五路二小的單華瑞說:“在優秀同伴的感召下,催生了我職業發展的新理想。特別是在聆聽過余文森教授關于‘提煉個人教學主張的報告后,猶如打開天窗,陽光直射心靈……”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學習,大家收獲滿滿。目前,參與項目的10所學校的辦學主張和30名名師培養對象的教學主張在一次次交流和碰撞中,逐漸清晰起來。鳳凰雙語小學的“和美教育”、龍門實驗學校的“龍教育”、七十七中的“君子教育”等辦學主張已經形成。文化路一小王黎超老師的“樂享數學”、七十六中侯楊莉老師的“情潤語文”、冠軍中學趙瑞的“真物理”等教學主張都已經取得喜人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