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家茗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有著什么樣的教學理念,就會呈現什么樣的課堂樣態。遇見“讀思達”教學法,便打開了我數學教學的“天窗”。
以前的我不知“教學主張”為何物。2017年暑假,余文森教授給我們作了《名師成長與教學主張》的報告。余教授說:“一名教師要想從優秀走向卓越,必須要樹立自己鮮明的旗幟,也就是提煉自己的教學主張。一名優秀教師可能經驗豐富、教學有方;也可能掛上了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的頭銜,獲得了各種榮譽。但是缺乏自己的教學主張,從專業上講,他依然還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余教授的一席話讓受到了強烈的沖擊,猶如一束光刺破了夜空,點醒了夢中人。我要自己定義自己的教育,為自己樹立一面旗幟。
為了提煉我的教學主張,我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十幾年來的教育教學工作,把自己投入到書的海洋,先后研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教學主張與名師成長》《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史寧中教授的《數學基本思想18講》等專業書籍。專家高屋建瓴的觀點開闊了我的眼界,豐富了我的思想,為我提出教學主張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余教授指出:閱讀、思考、表達是教學的三個基本環節、步驟、流程,只有經過這三個環節的完整學習,知識才能轉化為素養,這是一種讓核心素養落地的教學法。大道至簡,大音希聲,一番話點醒了“誤入藕花深處”的迷路人,這不就是我想表達的嗎?我結合數學學科和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自己的教學主張:精閱讀,深思考,準表達的“讀思達”數學教學法。
現在,我的數學課在靜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濃厚的興趣、踴躍的嘗試、連續的追問、懷疑的精神、辯證的批判等,成為課堂新樣態。盡管我不知道孩子們的數學之路能走多遠,但我會秉持著數學教育的初心,在理論之燈的照耀下,使我的課堂成為引領孩子們走向學科深處的起步點,成為孩子們探尋解決生活問題的試驗場。
我站在學生的視角設計我們的教學,化抽象概括的數學為具體形象的數學,化枯燥冰冷的數學為有趣溫暖的數學,并給予他們學法的指導。課堂上,那些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被生動形象的例子所取代,數軸會被一個溫度計代替,等式會用一個天平代替,生澀難懂的黃金分割也會用美麗的赫本頭像來代替。在我的課堂上,愛問“為什么”的孩子多了,愛動手操作的孩子多了,愛動腦思考的孩子多了,愛舉手發言的孩子多了,愛交流討論的孩子多了,愛梳理歸納的孩子多了。總之,喜歡學數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了。
為了讓“讀思達”的教學主張影響更多的老師和學生,我在金水區初中數學教師深度教研培訓會上作了專題報告,在農業路小學和南陽路二小為數學教師開展了專題培訓,并在2018年金水區教學工作會上向領導和教師們進行了教學主張匯報,均受到好評。
課堂因閱讀而睿智,教學因思考而深邃,教育因表達而閃光。“讀思達”教學主張的確立改寫了我的教育人生,為我的專業成長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