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孕育了河洛大地的燦爛文明,“和合”體現的是一種人與人和諧相處、萬物融合、道法自然的精神境界。鑒于洛陽與“和合文化”的歷史淵源,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洛一高附小”)校長張曉彩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張,她把“合”制度、“和”文化延伸到“荷”精神,努力營造真善美的教育氛圍,培養凈雅高潔的學子。
耿盈:由“合”到“和”的文化融合,再延伸到“荷”的精神內涵,您是如何想到用這三個字來統領學校發展的?
張曉彩:2004年,由于洛南新區的建設和發展需要,來自三個地方的小學進行了合并,這一“合”的過程造就了我校的前身:洛龍區龍和小學。
這不僅是一次形式上的合并,更意味著三校人、事、物的一次大融合。本著團結、合作、共贏的初衷,為使三校教師、學生、家長群體能夠盡快地凝聚起來,“合”教育理念是當時我校重要的選擇,它伴隨著學校走過了初創時期,實現了從資源的整合到學校多元文化的不斷融合。
2013年,為促使學校有更好的發展,經過深思熟慮,學校提出了“和”教育理念。“和”是一種至善的狀態,是不同事物之間通過融合、平衡達到較為圓滿的一種關系。根據這一理念,學校從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著手,注重家庭、學校、學生三方的有效互動,使學生在和順的學習環境下成長,使教師在和暢的教學環境中工作,使家長在和悅的教育環境下與教師通力合作,使學校逐漸形成和諧、快樂的氛圍,成為全校師生的幸福家園。
2017年,學校更名為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附屬小學,這為學校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注重人文素養的今天,學校教書育人的理念也在實踐中不斷更新,由此我們提出了“荷”精神的教育新理念。“荷”既是“合”與“和”的諧音,也是我們對建設新生態學校的期望。荷花以獨有的品格和氣質,千百年來為人們所贊頌。以“荷”為理念,營造真善美之校園氛圍,培養凈雅高潔之莘莘學子,是我們的教育理想。
耿盈:將辦學核心理念落地,讓學校文化深入人心并引領學校發展,您具體是怎么做的?
張曉彩:首先,“合”有多種意思,意思之一就是合攏,我們學校前期就經歷了“合”這個過程;第二個意思是聚集,學校合并的過程也是人力、財力、物力以及思想聚集統一的過程。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那么,“合”則需要有制度的規范引領。
在合并初期,我們保留原有的利于學校整體發展的制度,同時也探索創新了更能適應教師成長的體制機制,包括考勤制度、績效制度、評先制度等,這些“合”制度奠定了學校發展的基礎,讓學校的全體教師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幾年下來,學校教學工作開展順利,教師間也形成了一種良性的競爭協作關系,體現出和諧共生的狀態。
基于“和”字的豐富內涵和學校歷史的淵源,學校提出了“以和為貴,和樂至美”的“和”文化。首先創設學校自然環境的“和”;其次創設人文環境的“和”,讓全體師生通過主題班會、升旗儀式、宣傳欄、教師例會等途徑認識“和”的含義;最后付諸行動,逐漸實現知行合一。有了“和”文化的積淀,學校工作才能百花齊放,從而達到和樂至美的境界。
例如,學校開展的“大小教研”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從“和”文化中提升自身素質修養而最終提高施教技能的過程。“大教研”活動是針對全校教師開展的教研活動,便于教師之間大范圍碰撞教學的藝術,提升教師教學理念和水平。這中間可能會出現一些教師思考得不到充分表達,無法進行個性化教學的問題。為了讓每一位教師和諧發展,學校提倡每個年級、每個學科教師自發組織“小教研”活動,針對教師個性化教學技能的提升進行小范圍集體智慧的碰撞。這一要求提出后,教師都非常積極,每周都會在一起開展“小教研”活動,在交流和探討中解決自己在班級管理和課堂教學方面的問題。
這種“和”文化的凝聚和引領讓教師的行為發生了改變,也讓他們的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文化浸潤是激發教師成長的有效手段,我們接下來會繼續以文化人,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去轉變教師思想,從而推動課堂改革走向深入,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耿盈:前面您提出要建設新生態學校,那么如何去推進和落實呢?
張曉彩:作為新生態學校的共同體,我們在“新生態教育圈”打造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即構建以學校教育為核心,輻射家庭教育,帶動社區教育的“三者合一”的大教育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力補充,而社區乃至社會的教育對孩子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這里面的“三者合一”又與我們的辦學核心理念一致,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們也做了許多努力。
例如,治理學校門前的交通擁堵,我們就運用這一理念去解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的新校區投入使用后,門前的路經常發生擁堵,家長們希望學校出面疏導。擁堵看似一件小事,卻折射出孩子的行為習慣,家長的規則意識,以及校方、教師的疏導技巧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專門召開中層會議研討解決辦法。我們認為:首先,要考察接送孩子的路線,并在合適的地點設置隔離帶,讓人車分流;其次,要引導家長按照學校論證過的道路行駛方向接送孩子,讓家長把交通規則牢記心中;最后,學校全體領導及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上路指揮交通,讓大家有序通行。為此我們堅持了兩個月,不但把交通擁堵治理了,還規范了學生統一列隊入校的行為,同時喚醒了家長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杜絕了逆行、闖紅燈等不良現象。現在,學生上下學和家長接送都井然有序,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新時代,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教育更是如此。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洛一高附小將借著時代的東風,勇于創新,以特色文化為抓手,推動學校良性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