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乃彥
在我們的眼中,北京師范學校是一所辦得很好的學校。校友們?nèi)缃窬蹠紴檫@所有特色的學校沒有堅持辦下去感到十分惋惜。
師資與優(yōu)良獎?wù)?/p>
“北師”有一批優(yōu)秀的教師。記得劉夢華老師教教育學,他后來到北京教科所擔任教學研究室主任,領(lǐng)導我們進行整體實驗研究。徐應(yīng)隆老師教語文,他后來跟隨王勝川在工讀學校當教導主任。有一次集會,徐老師帶領(lǐng)工讀學校的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身著潔白的制服,吹號打鼓,大踏步進入會場,和馬卡連柯《教育詩》中描寫的情景完全一樣。再后來,徐老師到北京教科所當?shù)掠芯渴抑魅危€領(lǐng)導我們創(chuàng)辦了《班主任》雜志。
音樂老師曹軾甘,頗有藝術(shù)家氣質(zhì),他的即興發(fā)言往往是詩與歌交織,有時候自己高歌一曲,有時候指揮全場大合唱,讓我們這些未來的老師備受感染。美術(shù)老師孫老師和教國畫的謝時尼等老師,當時已經(jīng)是社會上的知名畫家。體育老師高磊和學生關(guān)系密切,有一次體育課集合列隊的時候,高老師忍不住“撲哧”樂了。原來正當二八月亂穿衣的季節(jié),愛美的李春陽同學穿白色的背心短褲,而他旁邊的劉子敏同學,還是一身棉襖棉褲。王明遠老師教歷史,他有一句名言“多活一天,就離死近一天”,引起了我們的思考。教地理的趙老師,對我們要求嚴格,每堂課都有一個兩分鐘的測驗。有一次我抱著僥幸心理,沒有復習,結(jié)果得了這輩子唯一的一個2分(當時實行5分制),我把這張測試條夾在書里,時刻警醒自己。
學校有晚自習,同學們都能夠自覺學習,老師們也經(jīng)常來教室?guī)椭蠹医鉀Q學習上的難題。一排排明亮的日光燈下,一個個埋頭讀書的同學,這場景讓人真切地感到這里就是新中國教師的搖籃。
和普通高中一樣,教育部對師范生也實行優(yōu)良獎?wù)轮贫取W習成績的要求是每個學期每門功課的總分必須是4分、5分。一些同學學習很好,有的科目甚至很突出,但是13門功課都是4分、5分,就很不容易。令我自豪的是,全班只有我一個人獲得學習優(yōu)良獎?wù)隆?/p>
一個大家庭
“北師”很像一個大家庭。不僅是因為師哥師姐的稱呼,還因為所有同學的志向都是當老師,容易想到一起去;老師和學生又都住校,早晨一起在操場鍛煉身體,晚上學生有時候也去老師宿舍串門。老師像家長一樣呵護著我們,尤其是教導處有一位樂老師,像一位慈祥的祖母,經(jīng)常噓寒問暖,無微不至地關(guān)心每一個同學。
學校經(jīng)常開展高年級與低年級的交流活動、同年級的男女班之間的友誼班活動。女生班的同學,多次利用星期天時間,偷偷把男同學的被子拆洗、曬干,還要抓緊時間,在男生返校前縫好。
豐富的社會活動
學校經(jīng)常組織同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記得有一年國慶節(jié),由師范學生組成兩個國慶游行的體育隊伍:女同學手持藤圈,身穿白色體操服;男同學手握啞鈴,身穿白色背心、長褲。當時我們只覺得自己的胸肌不太發(fā)達,一點不像運動員。
有一年,我和一部分同學,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五一游園活動。我們被指定站在中山公園大門兩側(cè),迎接來賓。只見一輛黑色轎車駛進大門,猛地停了下來。車門打開,我們都驚呆了:身材魁梧、滿面紅光的毛主席下車后,在距離我們幾步遠的地方,向大家揮手示意。車的另一側(cè)是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下車后也頻頻向大家招手。參加游園活動的人很多,毛主席走到哪里,人們就蜂擁到哪里。我們還有維持秩序的任務(wù),就是攔著大家不要太靠近毛主席。其實根本攔不住。連我們自己也不時地回頭看看毛主席。
還有一年的六一游園活動,很多同學參加了服務(wù)工作。我和兩個同學被分配到北海公園北岸,站在鐵欄桿旁邊做服務(wù)。忽然發(fā)現(xiàn)幾個人從東邊走了過來。“啊!周總理!”一個同學驚叫起來。只見周總理慢慢走了過來,用炯炯有神的眼睛打量我們:“你們是哪個學校的?”“北京師范學校。”周總理“哦”了一聲,笑瞇瞇地繼續(xù)往前走去。
作為師范學生,需要盡早接觸自己的教育對象,了解小學生。學校就組織我們在假期,到學校去當少先隊輔導員。我們在老教師的幫助下,提前掌握了一些工作方法,學到了他們的經(jīng)驗。
暑假之后,學校還舉辦了展覽會,一個班一個展臺。我記得我們班崔乃乾自己制作的拖鞋,得到了同學們的贊嘆。班主任趙培庠別出心裁,決定為我舉辦個人展覽。同學們沒有經(jīng)過我的同意,就把我的書、讀書筆記、日記,甚至我趕時髦學習世界語的卡片也拿來展覽。當時自己很是驕傲,幸虧我母親參觀之后,表情十分平靜,而且從未再提起過。這件事對我一生都有重要影響——永遠要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永遠不要有虛榮心。
在節(jié)假日,我還參加過北京圖書館舉辦的講座。當時,來到群眾中做普及工作的都是一些大學問家。例如哲學家馮志講席勒,科學家袁翰青講原子彈,著名演員蘇民講詩歌朗誦。對于我這個求知欲十分強烈的小青年來說,簡直是如魚得水,我保存的當年的講座材料,就有近20份。這對于我開闊眼界、提升認識,以及日后做一名優(yōu)秀教師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經(jīng)歷至今令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