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因此,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是我們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在此基礎上,適當向幼兒介紹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幫助幼兒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引導幼兒學習用平等、尊重、接納、包容的態度對待與自己生活方式或習慣不同的人——這是我園自2016年建園至今一直在探索與實踐的國際視野教育理念。
培養孩子的國際視野,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技術是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發展的需要。國際視野不僅僅限于對外部世界的了解以及知識的積累,它更是一種態度、觀念和思維方式及行為規則。所以,我們注重幼兒的親身參與和體驗,用探究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自主學習。經過幾年的研究與實踐,我園創立了國際視野課程體系,以培養幼兒民族情懷、拓展國際視野為目標,使幼兒形成民族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能包容和尊重異域文化。
國際視野課程以開展多元文化活動為主,主要包含中國文化、西方文化、時事世界、社會實踐四部分內容。
一、中國文化
引導幼兒了解中國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內涵,培養幼兒民族情懷和民族自信。主要利用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活動來完成。同時,在課程中設置茶藝課、圍棋課、書法課等,讓幼兒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二、西方文化
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習俗,讓幼兒感知文化的多元性和差異性,拓展國際視野。比如,讓幼兒了解西餐的文化背景與基本禮儀,培養幼兒了解和尊重其他國家的民族與文化。在課程中設計了烘焙課、樂高課等,讓孩子感受不同文化的特色,學會包容和尊重。
三、時事世界
引導幼兒關注自己所生活的社區、家鄉的時事新聞,關注國家的變化和新聞大事,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關注世界大事的發生,建立幼兒與世界的連接;關注全球話題,如氣候、生態環境保護等,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通過模擬聯合國活動,積極營造多元文化氛圍,引導幼兒提出自己的見解,培育其國際視野。
四、社會實踐
為幼兒提供全方位、動態化教學,強調以幼兒為中心,支持自然成長,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開放的環境中做中學、玩中學,從而實現自主發展。教師應注重收集幼兒在相關領域的興趣點,經過精心的設計與籌備,帶他們走出幼兒園,走進大自然探秘,走進博物館求知……
經濟全球化不僅推動著世界政治、文化、科技等領域的國際化,也使教育國際化成為必然。培養具有全球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成為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所在。因此,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和國際視野的下一代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和義務。孩子們站在中國深厚的文化土壤上,定會充滿自信地仰望廣闊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