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菁
研學旅行是近些年方興未艾的一種學習方式。我是個愛讀書的人,喜歡用自己的行走和經歷來驗證閱讀。幸運的是, 5年前,我和語文組的同事們在學校的支持下,開發了好幾條以閱讀和寫作為主題的研學路線。
一到假期,我們就帶著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我們邊讀邊游邊寫,每次回來,大家都收獲多多。
以閱讀為先導,打造獨具特色的研學行程
作為語文老師,我發現課本中外國文學作品尤其是歐洲作家的作品比重很少,而且這些作家的作品有的只是節選,有的也不是該作家的代表作,很難充分了解歐洲文學的全貌。
對學生來說,平時閱讀量少,導致寫出的作文缺少深度。另外,學生由于功課忙,也很少有機會潛心寫作,也沒有時間來探討寫作技巧。因此,開展讀寫結合的研學旅行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基于以上考慮,自2013年始,我們語文學科的教師在學校的支持下,自主開發了“歐洲文學巡禮”研學旅行活動。幾年來,我們依據各自特長,分別開發了西班牙文學、英國文學、德國文學、俄羅斯及北歐文學、中歐文學、愛爾蘭文學等選修課程。選修課分為兩個部分,上學期側重梳理歐洲文學發展脈絡,下學期側重按照國別梳理歐洲主要文學成就。
在課堂學習以外,學校每年開展以文學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按照不同區域追尋文學巨匠的足跡、欣賞瑰麗多彩的文化遺產。同學們在領略各國獨特風情、感受迥異的文化魅力的同時,加深了對經典文本的解讀,完成了相關學習任務和課題研究。
閱讀與行走相連,有研有學、有讀有寫
《帶一本書去巴黎》《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等書籍的封面圖片,自制的法國游路線圖,以及盧浮宮、雨果故居、盧瓦河谷等法國著名景點的圖片,組成了張心之和鐘憬銳同學的《歐洲文學之旅》PPT。這是他們這個學期的選修課《歐洲文學巡禮》的課后作業。老師根據他們自己設計的文學旅游路線,向學校申請研學旅行。今年暑期他們就有機會去歐洲,走進書本中的那個世界,去體驗不一樣的文化。
每次研學活動開始一個月之前,教師就會布置與目的地有關的閱讀任務,幫助學生確立研究課題,選擇閱讀方向。研學活動期間,學生每天在參觀、學習之后,要完成當天的日記,教師第二天早上講評分享。教師還在研學活動期間開設相關文學講座,促使學生的閱讀走向縱深。研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會指導學生完成論文,整理成冊。
十幾天朝夕相處的研學旅行,真正讓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讀和寫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這樣的研學旅行活動中,學生通過教師指導,解決了讀什么和怎么讀的問題,而有目的、有準備的行走為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伙伴間的閱讀互動以及旅行中伙伴間的寫作分享,則解決了怎么讀和怎么寫的問題。
提倡“伙伴學習”,讓研學旅行更有意義
我們的研學旅行是面對全校招生的,既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甚至還有很多學生已經畢業了,還會回來參加。所以,團隊成員年齡跨度從12歲到20歲不等。
為什么要不同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學習呢?主要是因為我們倡導“伙伴學習”的閱讀寫作理念。初中孩子可能理解得淺,但未必不能“一語道破天機”;高中孩子可能解讀得深些,但有時可能陷入思維的套路。寫作是個互相借鑒、互相學習的過程,小孩子可以從大孩子那里學到更多的寫作技巧,大孩子也可以從小孩子身上看到兒時的天真和靈性,因此,每次招生我們都會注意年齡比例的搭配和協調。
隊伍組建后,我們就要分活動小組,這是研學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活動小組的分配與管理,主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1.打亂年齡安排。這樣做,一方面讓他們盡快認識不同年級的同學,另一方面也便于大家互相關照。
2.以小組為單位活動。這個小組就是他們一路活動的固定組合,自由活動的時候必須在一起,聽課前也是以小組為單位點名。
3.小組輪流為集體服務。包括每天最后下車時的例行檢查,每天要負責的新聞報道等。
4.小組內部推選優秀營員。在活動期間,要定期推選優秀者,給予獎勵。
5.優秀小組評選。這是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評比,可以根據完成任務的情況、團隊合作的情況來評選。
旅途中,每天根據綜合表現評比優秀小組,這樣每一組成員都有機會去展示。
歐洲文學之旅研學旅行團成員張天弈這樣寫道:“在去熱那亞的途中,我們照例講評了昨天的日記,綜合排名第四組居然摘得了今天的桂冠,我開始重新思考我與我的小組到底落后在了哪里……”
就是在這樣的正面競爭和激勵下,團員們慢慢建立起集體榮譽感,為了集體的利益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直到越做越好。
在研學旅行中,來自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同學有機會互相認識,打破了彼此身上的神秘感,看到彼此身上的優點。十幾天朝夕相處的研學旅行,不僅讓學生極大地擴充了閱讀量,為他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素材,而且在教師的指導下,他們打開了思路,寫作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同時,學生在不同年齡同學的影響下,也都有著別樣的收獲:有的小孩子丟三落四,學長便教他們怎么收拾行李;有的大孩子喜歡玩手機,學弟學妹每天早早完成學習任務按時作息,也能激發他們反思自己。十幾天下來,大家都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團隊也成為一個有組織紀律觀念、有共同興趣愛好、團結互助、相依相伴的大家庭,這也是每年研學旅行的收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