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記者 樁子
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服裝設計和制作工藝,以及不同的管理方式,導致了我國校服美丑不一,品質也參差不齊。長期以來,“問題校服”“丑校服”一直是社會各界吐槽的對象和爭議的話題。
2019年兩會期間,民革中央提交了一份《推動優質供給,杜絕劣質校服》的集體提案,該提案聚焦校服的優質供給,建議加強校服功能面料的開發與校服款式的設計,改進校服的美感與舒適度,重點破除限價及“地方保護”,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優質、舒適且美觀的校服。
兩會關于校服的提案一經媒體報道,便引來網友、學生家長、學校以及業內人士等廣泛稱贊。一家校服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全國兩會上的校服提案是推進校服行業品質提升的“及時雨”,委員建議:“校服的設計和研發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要充分發揮校服的育人與審美功能,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順應民眾呼聲的專業表達。該企業負責人認為,校服不是一件簡單的衣服,它更多的是一個符號,是一個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符號,具有極強的文化內涵和育人功能。所以,要讓學生校服回歸到“育人”本位,要大力倡導和推行“服育教育”和“服育文化”,以此來提升校服產業的優質供給能力。
也有學生家長表示:“一直覺得兩會期間,全國代表委員們討論的都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沒想到這次小小的學生校服也成了兩會上的議題,這個提案接地氣,有溫度,讓人歡喜”。
兩會提案:建議破除“地方保護” 改進校服美感與舒適度
民革中央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一份《推動優質供給,杜絕劣質校服》的集體提案。提案指出,校服是中小學生定位社會角色的顯性標記,校服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5年教育部、質檢總局等四部門曾出臺校服管理指導意見,部署多部門聯合開展校服監管。但目前還存在部分省份“壟斷保護”本地企業、社會公眾對校服的滿意度不高、東西部地區落實四部門部署的步調不統一等問題。為此提案提出了清理市場干預因素,營造公平開放的營商環境;提升校服功能認識,改進校服美感與舒適度;深化校服質量協同管理,牢守質量安全底線三方面建議。
提案指出:目前,我國的校服生產仍存在部分省份表面嚴抓嚴管,實際上“壟斷保護”本地企業的現象,一些地方行政主管部門還以陳舊限價文件干預校服采購,影響公平競爭,迫使學生和家長選用“劣質校服”。
針對這一現狀,提案建議: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協同作用,清理影響市場競爭的人為干預因素,建立公平的“游戲規則”,避免出臺限價文件等行政干預行為,充分發揮市場在校服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營造公平開放的校服營商環境。市場監管部門應尤其注意破除校服“地方保護”,運用價格監督檢查等反不正當競爭的措施,讓外地企業公平參與競爭,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讓學生和家長擁有選擇優質優價校服的權利。

據了解,這份提案是由民革中央婦女和青年工作委員會牽頭完成。3月9日,參與這份提案調研的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纖維檢驗局局長、民革中央婦女和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曾蓉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曾公開表示,2018年,她曾帶隊在多地開展專項實地考察及抽樣調查,回收了上千份問卷,獲得了大量詳實的一手信息,才有了這份提案。
民革中央在2018年相關專題調研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內校服公眾滿意度低于30%。一些中小學校片面強調規范統一,不重視校服舒適度與美感,往往定制結構松垮、樣式丑陋的校服,不僅影響校服美學教育、引導認知等功能的發揮,還導致學生討厭校服。
針對這一調查結果,提案建議: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學生家長、校服企業應通過提升對校服功能的認識,了解校服在角色認同、引導認知、美學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從而選擇定制和生產美觀、合體、舒適的校服,讓校服成為銘記校史和辦學理念的流動名片,成為提升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教學載體。另外,提案還建議校服企業要利用成熟的產學研平臺,加強功能面料開發與校服款式設計,解決“千校一服”“面口袋”問題。還可結合中華傳統文化,開發有別于歐美、日韓的校服款式,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
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民革中央建議教育部門、中小學校、學生家長,以及校服企業要提升校服的功能認識,改進和提升校服的美感與舒適度,發揮校服的育人和審美功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不愛穿校服、公眾不滿意的問題。
在深化校服質量協同管理方面,提案提出:2015年教育部、國家質檢總局等四部門曾出臺校服管理指導意見,部署多部門聯合開展校服監管。但目前各省份對校服管理的方式不同,效果迥異,有地區仍出現“劣質校服”。
提案建議:在改進校服美感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的同時,應該重點破除限價及“地方保護”,讓更多學生和家長擁有選擇“優質優價”校服的權利;同時,還需加強功能面料的開發與校服款式設計,深化質量管理,斬斷“劣質校服”流入校園的通道。
從校服市場環境到校服功能認識,再到校服質量監管,可以說本次兩會上提出的關于校服的提案,是在代表委員詳實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的,符合我國校服行業的實際發展現狀。毋庸置疑,本次提案將在凈化校服市場,營造公開公平的營商環境;提升校服功能認識,加強對學生的美育教育以及校服質量協同管理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今年全國兩會上的校服提案是推進校服行業品質提升的‘及時雨’,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順應民眾呼聲的專業表達!尤其是提案中指出的‘校服的設計和研發要結合中華傳統文化,要充分發揮校服的育人與審美功能,幫助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信’,這和我所倡導的‘服育文化’的理念不謀而合。多年來,我一直關注、探索如何用服育文化的理念和服育教育的方法,來提高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對校服的認知,進而產生共鳴,達成共識。這個提案很好、很及時,它有助于決策層推動服育文化的有效傳播。”
3月15日,談及今年兩會上民革中央關于校服的提案,陜西大秦學士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雷剛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顯得有些興奮。采訪當天,他正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參加“2019年3·15中國質量誠信品牌論壇暨全國纖維及其制品質量誠信推進會”。

“校服不是一件簡單的衣服,它更多的是一個符號,是一個具有教育功能的文化符號,具有極強的文化內涵和育人功能。我說它是文化符號,是因為校服是校園物質文化的重要載體,一件合格的校服可以將學校的教育理念、價值觀念、辦學特色以及地域文化等以物質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它是一個可以彰顯和詮釋校園文化及地域文化的符號;我說它具有育人功能,是因為校服可以和學校里的其他物質形式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極具道德觀念、文化內涵、審美情趣的教育磁場,耳濡目染,潤物細無聲,對學生進行引導和熏陶。但是,當前我國許多學校的校服僅僅滿足于統一規范的要求,甚至演變成訓誡的工具,這樣做嚴重異化了校服的育人功能。所以,要讓學生校服回歸到‘育人’本位,要大力倡導和推行‘服育教育’和‘服育文化’,以此來提升校服產業的優質供給能力。這是我作為參會代表,參加本次‘3·15中國質量誠信品牌論壇’演講的主題,也和今年兩會關于校服提案的內容基本吻合。”雷剛介紹。
目前,全國千千萬萬的學生穿校服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但是,如何認知、理解、服務這種文化現象?如何讓學生由不得不穿到主動穿、愿意穿、喜歡穿、愛穿,然后再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進而達到養人、育人、律人的目標?如何讓家長感知校服安全可靠,性價比高?如何讓學校通過校服表達校園文化和學校的精神、氣質和內涵?企業又該如何提升、創新校服產品質量內涵,提高社會、學校、家長的滿意度等,都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所以說,怎樣才能生產出一件讓學生愛穿、讓家長和學校滿意,讓社會認同的校服,這是我們應該深入探討的問題。我個人觀點:一是要合規,學生裝從設計、研發到售后服務,整個流程必須符合各種規范標準;二是要滿意,從人文層面讓學生、家長、學校三方滿意;三是要有魅力,創新校服的設計研發、成品制作、售后服務模式。總之,要讓校服集時尚魅力、教育魅力、文化魅力于一體,向社會傳遞成熟的服育文化,讓文化自信從學生著裝開始,讓千千萬萬的學生用行動去踐行少年中國說。”雷剛最后強調說,“一定要讓學生、家長、學校、社會,以及校服企業達成共識,才能推動校服的優質供給,才能促進整個校服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澎湃新聞開設的“兩會直擊”專題報道此提案僅3分鐘的時間,轉贊人數便超過了2萬。記者瀏覽了新聞下面的跟帖,不少網友在點贊提案的同時,也不忘吐槽一下自己曾經穿過的校服。
有網友說:“美不美感的暫且不說,主要是舒適度,以前我們的校服褲子里面的那種網套,特別是夏天一出汗粘身上特難受,還必須穿全身。”
也有網友吐槽:“有人說,不好看的校服省了攀比,也‘去了性別’,還可以防早戀。然而這種觀點實在是太幼稚了。按照新的成長觀念,一個人在少年時期是審美觀和性別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千篇一律的校服是不利于審美觀的培養的,也不能正確展現男女成長中性別特點,不利于青春期少年樹立正確健康的性別意識,也不利于性別自信的建立。”

更多的網友則簡單回應,直呼“好建議”,也有的直接豎起大拇指點贊……
“我一直覺得兩會是很高大上的,那些代表委員們探討的都是國家的大政方針,經濟計劃什么的,和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距離很遙遠,所以每年的兩會我都不太關注。但是,聽說今年兩會上學生校服也成了提案內容,這讓我很驚喜,沒想到一件小小的學生校服,代表們也這么關心,也會拿到大會上討論。這讓我覺得其實兩會離我們也不遙遠,這個提案很接地氣,有溫度,讓人很溫暖,我看到這樣的提案心里很歡喜。”3月15日下午,在威海市環翠區育華路1號威海市實驗中學門口,學生家長姜女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就兩會關于校服的提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經過代表委員們在兩會上的呼吁,孩子們的校服會越來越舒適,越來越安全健康,也會越來越好看。現在的孩子們真的需要這樣的校服,這對他們的身心健康、良好性格的養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必須給今年兩會上的校服提案點贊。”姜女士很高興地對記者說。
誠然,優質舒適的學生校服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和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款式如何直接影響中小學生的整體形象和氣質養成,其質量好壞則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健康與安全。民革中央在今年兩會上關于校服的集體提案,找準了校服行業的病癥,為促進中國校服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升公眾滿意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