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鴛鴦池水庫美景 攝影/魏全生
春雷陣陣,細雨蒙蒙,草木新生,村童雨牧,農人播下種子,也播下了一年的希望。農諺講,“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目前,全國各地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堅持不懈穩定糧食生產,春耕生產進展順利。各地把春季農業生產擺在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當前,西南的麥區開始拔節,江淮麥區開始起身,黃淮和華北麥區即將返青,正是加強田管、促進苗情轉化的關鍵階段。春耕大忙由南向北漸次展開,透著“穩中有進,調中向優”的定力。一個“穩”字,一個“調”字,這是今年全國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給人深刻的印象。
糧食產量需要穩定。近日召開的全國春季田管暨春耕備耕工作視頻會議提出,要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2018年的水平上。農業要調,關鍵在于調結構、調方式、調動力。
春播是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增強緊缺產品供給的關鍵節點。今年種植結構調整重點是鞏固玉米的調整成果,適當調減低質低效區水稻和小麥面積,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調方式,要著眼農業綠色發展,推進農業投入品使用減量增效,抓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業資源養護。調動力,要著眼農業裝備水平,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到2020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今明兩年每年都要完成8 000萬畝以上。
草木初萌,萬物復蘇,春日不僅是四季更迭之首,同時也預示著萬物新生。一年之計在于春,當前正是春耕春播的有利時節,整地、覆膜、運肥……全省各地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眼下正值春耕生產大忙時節,甘肅省緊緊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穩住糧食生產,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發展現代農業,厚植“生態底色”,全面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截至4月初,我省今年春小麥播種基本結束,玉米、馬鈴薯等大秋作物即將開始播種。據農情統計,我省今年預計春播總面積4 100萬畝,目前已完成春播面積1 061.2萬畝,我省春耕生產形勢總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