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單介紹了建構主義與信息化教學的基本內涵,進而探討了在建構主義理論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模式,以期對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所裨益。
【關鍵詞】建構主義 信息化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0-0230-01
一、建構主義與信息化教學概述
(一)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是為改進教學而提出的學習理論,其主要觀點在于否認傳統的認為學習是自然而然的過程,注重強調學習是一個學習者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進而達到優化自身認知結構的目的,最終實現“學習使人進步”的教育結果。建構主義理論改變了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主體的地位,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教學理論和方法,但同樣強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關鍵指引作用,通過教師的引導來激勵學生大膽探索,去搜集并分析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進而對知識提出假設進而自己尋求驗證,在這種交互過程中建構起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有力地促進了教學效果的實現,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信息化教學
所謂信息化教學就是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以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支持手段來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一種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要求重視觀念、組織、技術、內容、評價等一系列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并使之實現信息化。現代教學理念發展至今,眾多全新的教學模式在促進教學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信息化教學模式則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形成的以學生為中心,依靠教師創構的情境來實現師生相互之間的協作互動而提供學習參與者的積極性并對知識進行意義建構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模式探究
(一)情境教學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達給教學活動的創新帶來了無限可能,利用三維成像技術等可以實現情境再現,為教師采取情境教學法提供了便利。傳統的情境教學法常常只能進行單一的場景還原,更多的時候則需要學生自己憑空想象教師所預設的情境來對所要學習的知識進行理解。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習的學習興趣以及其他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情境教學法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的豐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對其三維立體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非常有利。此外,情境教學法的適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也有幫助,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來進行模擬操作,模擬操作的過程和結果都具有可控性,學生既能學習理論知識,同時又可以及時進行實踐操作,對其步入實際崗位工作的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很有幫助。
(二)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是現代教學中較為常見的教學模式,只有師生在教學活動中保持較好的互動,教學目的和效果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障。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活動中采取的互動教學法既符合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理念,又能夠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備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對新興事物的好奇能夠極大地幫助他們建立培養起學習的興趣及習慣。首先,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設備制作好必要的教學課件以滿足教學需要;其次,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起教學平臺,課前、課中、課后都需要提出問題,尤其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并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來解決;最后,利用現代發達的網絡通信技術可以實現隨時測驗以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在互動平臺上進行答疑解惑。
(三)問題教學法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強調并主張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學習,學生在尋求各方信息資源以及幫助的過程中實現對具體問題的解決是其獲取知識并強化實踐能力的關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高水平的思維活動進而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習的問題教學法完全符合信息化教學的要求。一是教師在授課之前通過具體問題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二是給學生提供或鼓勵學生自主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三是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并對教師所提出的解決方法進行優化或置疑;四是鼓勵學生自主嘗試利用新舊知識進行實踐以便達到加深記憶的效果。
三、結語
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強調學生主體學習地位,對利用信息技術和資源來支持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并掌握其特點,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麗娟、狄傳華、劉愛軍.《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方法與模式探究》.高等農業教育.2017年06月
[2]江曉谷.《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及其對信息化教學的啟示》.中國農業教育.2009年12月
作者簡介:
楊佳思(1985.07-)女、漢族、碩士研究生、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汽車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