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改革也進入了攻堅階段。語文教師如何將語文課上得精彩且高效,讓學生取得最有效的教學成果,成為所有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實際問題。教師根據教學實踐,探究如何構建精彩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4-006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4.061
語文,浸透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文明,是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準之一,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所以,學好語文至關重要。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利用好課堂這一主陣地,營造出和諧的學習氛圍,真正實現語文課堂的精彩高效。
精彩高效的語文課應該是什么樣的?我覺得應該是:以生為本,激發興趣,充滿樂趣;平等交流,合作探究,充滿智慧;打破常規,大膽創新,充滿靈氣。
那么,如何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這對每一個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下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于構建精彩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
一、優化目標,篩選種子
很多教師拿到教材備目標時,習慣依賴于教參,很少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去自主解讀教材。其實,你只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就能落實目標、優化目標。比如:三維目標具體體現在教材哪些關鍵處、疑難處、含蓄處?每一級目標的內涵與外延有哪些?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要對目標做哪些靈活調整?課時目標與周目標、單元目標怎樣融合?等等。
備課時,我是分為這樣兩步來篩選。
(一)備透教材,細化三維目標
備目標如果一味拿來,缺少解讀、整合,那么落實目標一定不實、不細,游離于文本之外,總是被目標牽著鼻子走,而不能靈活駕馭教材。目標是一課之“魂”,課文是“魂之載體”,不能抓住“魂”,文本的教學就“魂不守舍”。因此,一定要備透教材,準確定位你心中的“三維目標”。
(二)鉆研學生,篩選三維目標
教材是客觀的,學生是主觀的,城鄉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差距,學優生與學困生理解文本的能力更有差距,“一刀切,齊步走”的目標,肯定不能高效,針對學生特點,篩選目標方能高效。比如,農村學生語言積累偏少,那在知識目標方面多強化閱讀積累,甚至提升到背誦;口語表達能力差,那在備目標時,多創造口語表達的機會。總之,目標不能按部就班,一成不變,要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因地制宜,靈活篩選目標,只要科學、可測就行。
二、激發興趣,開挖土地
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能激活學習主體,使學生的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積極接受教學信息,有效誘發良好的學習行動,那么,就能達到教與學雙贏的效果,課堂高效性就能隨之提高。此番理論,專家學者都有很多精辟的闡述,無須贅言。怎樣激發興趣,同仁們都有高招,如精設導語、創設情境等。下面,談談我的做法。
(一)下放導語權——調趣
教師們都習慣自設導語,緊緊把握這一主權,其實,偶爾下放一次主權,讓學生來設計導語,會別有一番情趣。這種做法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致,又能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一舉數得。在執教《阿里山紀行》時,有學生這樣設計導語:“你拍一,我拍一,我們乘坐大飛機;你拍二,我拍二,游山玩水惹人愛;你拍三,我拍三,我們來到阿里山。今天,請大家跟隨我一起游歷《阿里山紀行》。”此番導語,學生套改《拍手歌》,體現出創新意識。其他學生在導入時,借鑒了教師常用的方法,如歌詞、名言、詩句、故事、美言等。這種權力的下放,既體現民主意識,活躍了氣氛,又能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還能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
(二)真情朗讀——引趣
我認為,沒有良好的誦讀能力不能算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教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并能引領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那是一種美妙的境界。在觀摩第二屆全國語文課堂精品課展示上,上海著名特級教師朱震國老師在執教《三塊方糖》一文時,深情的朗讀,富有磁性的語言,穿透在場上千位聽課教師的心,感染每位教師的情,更不必說上課的學生。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打造自己的朗讀技巧,提升朗讀能力,用教師的語文魅力撥動學生之“情弦”,點燃學習語文之興趣。
三、“擲地”有聲,激起漣漪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精彩,如果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主動配合,那么這堂課學生無論如何也學不好。
四、利用“助手”,高效教學
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注重知識的灌輸,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極易產生疲勞和厭倦感,學習興趣自然會受到一定影響。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狀況。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印象,提高課堂高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在講授朱自清的《背影》時,就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作用。預習課上,我先和學生借助視頻一塊傾聽了催人淚下的文本范讀,然后再讓學生帶著感情自由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對課文中的內容就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就更容易理解和體會那洋溢在字里行間細膩的父子之情。很多學生在讀過幾遍后,就已經能夠把握這篇文章的情感了。
綜上所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構建和諧、高效的初中語文“好課堂”,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開放課堂,群體參與;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氣氛和諧,環境寬松;自主參與,個性發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才能構建出精彩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小琴.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有效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2018(10).
[2]鐘思婉.唱響流行歌曲 激活作文語言[J].教育教學論壇,2018(3).
[責任編輯 李愛莉]
作者簡介:付瑩(1989.9— ),女,漢族,河北盧龍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初中語文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