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英
浙江省嵊州市三江小學
校園文化是展現學校教育理念,彰顯學校辦學特色,提高學校品位的重要平臺,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途徑。三江小學位于三江街道三江城內,生活于此的三江學子,自當了解水蘊含的優良品質,從中汲取成長營養;學校自當匯聚三江水之人文資源,為自身發展尋求不竭的動力。基于此,做“若水”品質的教育,用“水”滋潤生命成長,成為了學校順勢而為的文化思考。
校園環境是一部無聲而立體的教科書。學校從認識水開始,領著師生在共同營建“若水”校園中,認識“水文化”。
水本身蘊含著眾多的優良品質,既有“抽刀斷水,水更流”的堅韌和“水滴石穿”的堅持不懈,更有“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淡薄名利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宏與包容。三江小學自當展現水之樸實柔美、水之堅韌不拔、水之寬容接納。因此,來自五湖四海的三江人,用包容的心態達成了共識:三江校園是孩子們自己的校園,它應該用“若水”的環境帶給孩子們快樂的七彩童年,讓孩子們像魚兒一樣自由成長。
學校在師生中廣泛征集創意,為校園建筑物命名。于是,孩子們便有了自己命名的若水亭、善荷池、思源樓、百川樓、仁智樓、登峰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水”理解。
設計制作了水文化主題墻,分別展現了自然之水、生命之水、文化之水、上善若水四個篇章。
構思賦予每一個建筑樓道的每面墻“水”的內涵。一樓張掛著學生創作的水主題畫;二樓長廊“水之源”,從在三江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找尋故事;三樓長廊“水之韻”,則透過“五湖四海”“四大洋”和“水的變奏”,闡釋“水”之有容乃大的魅力;四樓長長廊“水之力”,從“著名水利工程”“著名橋梁”的視角,展示人類對水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從認識“水”開始,“若水”教育走進師了生的生活世界。在這里,每一條“魚兒”都在尋找著屬于自己的水源。
“若水”的教育,追求“品性養成無聲若水,智力開發細膩若水,藝體發展活潑若水”。每天來到學校,每一個師生都像水中的魚兒,開啟平凡而不簡單的校園生活。
“若水”教育首先應當是一種常規的教育生活,讓孩子們每天一進校園,便開啟“若水”的生活,感受“若水”的教育,享受每一天的校園生活。因此,學校從常規做起,晨會、國旗下講話、周三常規班會上,師生一起觀看關于水的短片,講水的故事,欣賞水的音樂;為班級命名:水滴班、滋潤班、海洋班……孩子們努力學習水的優良品質,用水滴石穿、包容大度的精神,養成良好習慣,融入集體生活;制定十類班級之星評比標準,評選班級“班級之星”,并在“星事跡欄”展示其照片和事跡。學校領著孩子們,在平凡的校園生活中感受“若水”,像魚兒一樣成長。老師們用“若水”的教育,包容與愛護學生。每一個學科組都匯聚集體的力量,嘗試在課堂教學中尋找“水”的元素:語文課走進《桂林山水》;科學課探究《溶液》;體育課上,孩子們齊練水樣太極;音樂課,孩子們在賞析《春江花月夜》后,學生彈奏《漁舟晚唱》。在課堂上與水對話,感悟水的品格。
“若水”教育,為三江師生開啟了“上善若水、不爭有為”的教育生活。師生徜徉在“若水”校園里,親近水,與“水”對話,不斷感悟“水的品格”——寬廣的胸懷、謙遜的品格、與世無爭的情操、寬厚誠實的作風……
“生活即教育。”“若水”教育讓水之于魚兒一樣無處不在,像呼吸一樣自然。
編輯校本課程《水》,引領孩子珍愛生命之水,走進水韻三江。組織學生到艇湖水利樞紐參觀,親眼目睹水帶給人類的益處,感悟“不爭有為”。
“繽紛童年,七彩三江”系列主題活動更是深受三江學子的歡迎。學校啟動“水滴”活動,讓孩子們融入“水”,體驗七彩童年。孩子們成立了“七彩水滴社團”:七彩水滴合唱團、舞蹈隊、書畫社、手工坊、田徑隊、籃球隊,每一個水滴都光彩奪目;開展七彩水滴“四節一會”,即七彩水滴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和圖書交易會,讓每一條“魚兒”都能入水暢游;爭創七彩水滴“五崗”:七彩水滴文明值周崗、光榮升旗崗、安全小衛士崗、廣播崗、環保小衛士崗,每一個孩子都在踐行“不爭有為”。教師還領著孩子們走進社會,成立水資源環境調查小組,了解水污染及水危害的現狀,樹立節水護水的環保意識。在孩子的感召下,家長也融入了“若水”生活,成立了“若水家長自我成長俱樂部”,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若水”教育,讓每一條魚兒都認識了“水”,樂于親近“水”,更融入了“水”的生活。三江師生共同設計了屬于學校自己的“水文化”圖徽(見圖)和形象標識——卡通小鯉魚。
“水文化”圖徽造型元素來自“三江”之長樂江、黃澤江、新昌江,經過藝術變形后組合成“OK”的圖案,顯示“若水”文化在全校師生中全員動員、全體行動欣欣向榮的景象。

三江學子挑選了形象標識卡通小鯉魚。寓意:“魚”的諧音“愉”,蘊含快樂。希望每位學生像小鯉魚一樣快樂、堅強、勇敢,向著自己的夢想快樂前行!
若水教育實現“善的張顯,水的洗禮”,學生素養多元提升;教師團隊融合奮進;若水品牌初步彰顯:有2 篇水文化校園建設論文分獲嵊州市、紹興市學校管理類一等獎;課題在嵊州市或一等獎并在紹興市立項;《若水教育滋潤生命成長》論文在《中小學德育》發表;“若水”教育課程改革論文在《教研周刊》發表;《今日嵊州》、嵊州新聞網、嵊州電視臺相繼報道了學校水文化特色教育。
“上善若水、不爭有為”讓三江師生享有了“若水”的校園生活,也將激勵著學校繼續探索“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