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討論在股骨頸骨折病人的護理過程中加入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對其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篩選出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實施股骨頸骨折診治處理的病人98例,應用數字隨機表對病人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運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記錄、對比兩組的護理結局。結果:干預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P<0.05),觀察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上升16.33%(P<0.05)。結論:在股骨頸骨折病人的護理過程中加入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護理結局甚佳,對病人髖關節相關功能的改善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有助于創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干預;股骨頸骨折;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
股骨頸骨折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病人的臨床表征包含關節腫脹、關節疼痛、關節畸形、關節活動受限等癥狀[1]。目前臨床上通常將手術療法作為股骨頸骨折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并獲得令人滿意的診治療效[2]。而圍術期給予病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助于增強病人的診治依從性,改善預后。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護理措施
1.1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實施股骨頸骨折診治處理的病人98例,應用數字隨機表對病人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均為49例。參照組男女例數之比為25:24,年齡均數為(63.23±3.23)歲;觀察組男女例數之比為26:23,年齡均數為(64.76±3.76)歲。
1.2護理方法
參照組運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首先相關的工作人員應建立“病人至上”的人性化護理理念,并對護理人員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以便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及綜合素質。在護理過程中,應對病人予以充分尊重,保持良好的醫患關系,以便提升病人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信任感及依賴感。相關操作人員應與病人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了解病人心理情緒的變化軌跡,在交流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多做換位思考,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滿足病人的合理性需求,以便增強病人的診治依從性。同時應對病人實施疼痛護理處理,病人的身體疼痛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心理狀態,因此疼痛護理十分必要,以便實現病人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緒的有效緩解。在疼痛護理中,可選用注意力轉移方式,如提出趣味性較高的聊天話題等。若病人伴隨難以忍受的疼痛感,可應用鎮痛藥物,以便實現病人疼痛感的有效緩解。給予病人牽引護理,確保病人的患肢維持在正確的功能位置,在牽引過程中,牽引錘需始終處于懸空狀態,以便確保病人與牽引繩之間呈直線狀態。牽引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可與病人展開交談或播放娛樂性較高的電視節目,以便轉移病人的關注點,削減牽引過程中的不適感。指導病人進行功能訓練,如股四頭肌收縮練習、踝關節自主運動等,在訓練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同時應合理規劃訓練時間及訓練強度。
1.3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兩組的護理結局。
(1)記錄、對比護理期間兩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Barthel指數是生活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評分制度選用百分制,生活質量的優良性與分值呈正相關關聯性。
(2)記錄、對比兩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借助問卷調查法來對病人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實施評估。問卷內容包含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護理過程中的舒適度、骨折恢復效果等方面。問卷分值區間為0-100,若分值超過85分,則標記為滿意,若分值為60-85,則標記為基本滿意,若分值低于60,則標記為不滿意[3]。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數資料接受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對照
干預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P<0.05)。如表1所示。
2.3 兩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對照
參照組中護理服務評價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對應的例數為20例、18例、11例,對應的占比為40.82%、36.73%、22.45%,即護理服務滿意度為77.55%;觀察組中護理服務評價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對應的例數為26例、20例、3例,對應的占比為53.06%、40.82%、6.12%,即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3.88%。可見,干預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超出16.33%(P<0.05)。
3.討論
近年來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劇,老年股骨頸骨折病癥患病群體的基數也隨之不斷上漲。由于老年群體的身體機能均呈現不同程度的衰退跡象,骨質疏松情況時有發生,同時還可能伴隨一種或多種老年類型病癥,不論是開展保守診治方案還是內固定治療方案,病人均需保持長期的臥床靜養狀態,極易產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嚴重情形下甚至會發生股骨頭壞死癥狀,致使病人極易滋生焦躁、抑郁等負性情緒。因此,考慮對股骨頸骨折病人實施相關的護理干預措施,以便改善預后。人性化護理模式旨在保障病人的康復進程穩步、高效進行,并實現對病人心理狀態的有效調節,同時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堅定不移的貫徹“病人至上”的理念。較之其他護理模式,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可以幫助病人更好的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切之心及服務質量,促使醫患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病人對病癥治療方案的信心。對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展開分析可知,干預后,較之參照組,觀察組的Barthel指數呈現明顯的提升趨勢,觀察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上升16.33%。這一結果再次表明,在股骨頸骨折病人的護理過程中加入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能有效加速病人髖關節相關功能的恢復進程,改善病人預后,同時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不會增加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提示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有效且安全,具有十分理想的臨床應用價值。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不僅能夠為護理質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醫護安全,促進醫患關系朝著良好和諧的方向發展,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滿足病人的合理性需求,并實施全面性、高效化的護理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在股骨頸骨折病人的護理過程中加入人性化護理干預模式,護理結局甚佳,對病人髖關節相關功能的改善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有助于創建良好、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張彭珍.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股骨頸骨折病人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的改善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27):164,321.
[2]顧爽.人性化護理干預在股骨頸骨折的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8,26(21):35-36. DOI:10.13214/j.cnki.cjotadm.2018.21.024.
[3]宿麗艷.人性化護理在股骨頸骨折病人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3):193-194.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7.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