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發生于支氣管黏膜上皮,近50年來肺癌的發病率顯著增高,在歐美工業發達國家和我國的一些工業大城市中,肺癌發病率在男性惡性腫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發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見惡性腫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種主要疾病。
1 癥狀體征
肺癌早期多無癥狀,幾乎2/3的肺癌患者在就診時已是晚期(Ⅲ期或Ⅳ期),95%的病人可有臨床檢查結果,原發瘤、轉移瘤、全身癥狀或腫瘤伴隨癥狀均可是病人的首診癥狀。
原發腫瘤引起的首發癥狀占27%,癥狀與原發腫瘤的部位有關,中心型肺癌表現為刺激性干咳、憋氣、反復發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咯血或哮喘,喉返神經、膈神經壓迫癥狀或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征。周圍型腫瘤更常見胸痛、憋氣或胸腔積液等癥狀。大的周圍型病灶、中心壞死、空洞最終出現類似肺膿腫的表現,原發性肺癌常見癥狀分組。
遠處轉移病灶引起首發癥狀者占32%,常見的遠處轉移部位有:淋巴結、腎上腺、肝、骨、肺、腦和胸壁,產生一些相應的癥狀,說明肺癌已到達晚期,如:近縱隔面的腫瘤可侵犯膈神經,引起同側膈肌麻痹,在透視下顯示膈肌位置升高和反常呼吸運動;侵犯同側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同側聲帶麻痹并固定在正中位;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頭面部及上肢水腫,靜脈怒張;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大量血性積液,加重氣促癥狀,或直接侵入胸壁,引起劇烈胸痛;上葉尖部肺癌正處在胸廓入口處,又稱肺上溝癌,可侵犯和壓迫臂叢神經、頸交感神經節、鎖骨下動靜脈,產生一系列特經、頸交感神經節、鎖骨下動靜脈,產生一系列特有的癥狀,如同側上肢發麻、疼痛,逐漸加劇難于耐受;肌肉和皮膚呈現萎縮性改變,上肢靜脈怒張和水腫;和同側上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面部無汗等頸交感神經綜合征。
10%~20%的肺癌患者伴有腫瘤伴隨綜合征,最常見伴隨此類癥狀的是小細胞肺癌和鱗癌,常見的瘤伴綜合征有:肺源性骨關節病綜合征(杵狀指、骨關節腫痛、骨膜增生等)、SIADH(抗利尿激素分泌異常綜合征)、高鈣血癥等,還有庫欣綜合征、重癥肌無力或男性乳腺增大等情況,約16%的病人伴有神經肌肉癥狀。部分患者合并皮膚病如:硬皮病、黑色棘皮病。
2 肺癌病因
2.1吸煙。吸煙是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煙中含有各種致癌物質,其中苯并芘為致癌的主要物質,國內調查顯示80%-90%的男性肺癌與吸煙有關,女性約19.3%-40%與吸煙有關。
2.2職業。已被確認的職業致癌因子有石棉,二氯甲醚,煤煙,焦油,煙草的加熱產物等。
2.3空氣污染.如室內被動吸煙,燒煤取暖產生的物質,城市中汽車的廢氣,工業廢氣,城市發病率大于農村。肺是對放射線敏感的器官之一,大量電離輻射可引起肺癌。
2.4飲食與營養.食物中維生素A含量低或血清維生素A低,得肺癌的危險性高。
2.5其他.肺部慢性炎癥、結核瘢痕、遺傳因素等對肺癌的發生可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3 肺癌病理分類
3.1按解剖學分類。(1)中央型肺癌(指發生在段支氣管至主支氣管的癌);(2)周圍型肺癌(指發生在段支氣管以下的癌)。
3.2按組織病理學分類.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兩大類。(1)非小細胞癌包括:1).鱗狀上皮細胞癌(鱗癌);特點:最常見的肺癌。 與吸煙的關系最密切。 鱗癌細胞生長緩慢,轉移較晚,手術切除機會相對較多。 對化療、放療不如小細胞未分化癌敏感。2)大細胞未分化癌(大細胞癌) 特點:惡性度較高,但轉移較小細胞癌晚,手術切除機會相對較大。3).腺癌:女性多見。 特點:出現癥狀相對較晚。 惡性度介于鱗癌與小細胞癌之間,對化療、放療敏感性較差。(2)小細胞癌(小細胞未分化癌) 特點:肺癌中惡性度最高的一種。 小細胞癌對化療、放療較其他類型敏感。
4 ICU肺癌護理知識
4.1一般護理。(1)術后立即入住ICU房,生命體征監測,持續吸氧4-6L/min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及血壓變化;(2)詳細了解術中情況,包括術中診斷及術后的注意事項,與麻醉師嚴格交接;(3)一般需心電監護24 -72h保持呼吸通暢,一般吸氧7d右。對全麻尚未完全清醒者,應備好吸痰器,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和心電圖及血氧飽和度變化,同時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胸悶,心前區疼痛,呼吸急促等情況發生,注意SPO2,使SPO2gt;90%。
4.2安排合適的體位。麻醉未清醒時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患者清醒且生命體征平穩,術后6-8h可取半臥位,以使隔肌下降,增加胸腔容量,有利于肺通氣。每2 -3小時更換體位次,預防壓瘡發生。術后第1天協助患者坐起,并拍背有利于呼吸,促使肺復張,預防肺不張、肺炎。
4.3輸液和飲食。按醫囑給予輸液,抗生素治療。輸液速度以30滴/min為宜,過快增加心肺負荷,過慢患者易疲勞,并防止液體外滲。術后第1天可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
4.4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患者咯痰,深呼吸,常規超聲霧化吸入3次/d,如痰液粘稠者4次/d,也可以在供氧的同時用組合藥液持續面罩霧化吸氧,以提高吸氧的效果。保持胸腔閉式引流管夾閉。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并注意胸腔引流管是否呈鉗閉狀態,以減輕和糾正明顯的縱隔移位,影響呼吸容量。如氣管、縱隔向健側移位,應開放引流管,放出適量引流液或氣體,維持氣管、縱隔于正常位置。
5 ICU肺癌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為了防止全肺切除術的并發癥,應堅持“三長一少,一加強,二注意”的護理原則。三長:即臥床時間長,術后1-3d相對臥床,7d后開始做室內床邊活動。吸氧時間長,約5-6d抗生素應用時間長,持續5-10d待體溫、血常規正常后停藥。一少:即指靜脈輸液量少,應嚴格控制補液速度,24h補液控制在1500-2OOOml,使用輸液泵60-80m1/h均勻輸入體內。一加強:即加強咳嗽、咯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二注意:即注意觀察有無出血的量、顏色及性質,注意避免發生縱隔擺動。
5.1急性肺水腫。每日輸液量一般≤1500m1,滴速lt;30滴/min,每30分鐘聽診呼吸音1次,能夠很好的預防術后急性肺水腫的發生。如出現咳嗽、咯粉紅色泡沫痰等,提示出現肺水腫,要充分給氧,并使氧氣通過20%-30%,酒精濕化瓶消除泡沫,及時給予強心利尿藥物、血管活性藥物、氨茶堿、激素等藥物,嚴重者加用嗎啡或輔助應用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的吸入性藥物。
5.2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律失常者,如無嚴重房室傳導阻滯等禁忌證,酌情應用西地蘭,效果不好者可靜脈應用達隆先,對于頻發性室性早搏,可應用利多卡因,并做好電除顫準備,消除疼痛、強化吸氧、改善低氧血癥、減緩或停止靜脈輸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