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在生產后,身體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比如腹直肌分離、盆底肌肉松弛等等,都需要在生產后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幫助修復這部分肌肉,其他康復項目還包括乳腺的疏通以及形體的修復等。產后康復主要就是指女性生產之后,出現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等情況,需要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保養和恢復,這些保養、和恢復就移之為產后恢復。產后康復的項目非多,包括身體形態、子宮恢復以及心理恢復等,尤其是在女性產后坐月子期間,是其身體恢復最為關鍵的時期,必須要做好各項護理工作,那么女性在生產后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促進行身體康復呢?下面我們就來為大家做一一作出介紹:

一、產后護理,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1、感染。皮膚的完整是保護我們身體的第一道防線,如果傷口出現局部的紅、腫、熱以及痛等癥狀時一定要注視,因此,產婦生產后如果有不適感且持續未改善,甚至產生膿性分泌物時,應該馬上到醫院實施檢查。
2、產后骨盆護理。近年來,人們對于產婦產后骨盆矯正和腹肌恢復護理越來越重視,科學、有效護理措施,對于產后松弛的腹肌和骨盆的恢復確實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例如骨盆矯正帶可以采用日本腰帶式、法國oheman菱形式以及紗布繃帶式等;而收腹帶可選依據具體情況選擇普通型、專業功能型、幾件套(粽子腹帶)以及紗布纏繞型等等。
3、避免受寒。各個季節的天氣和溫度都有著很多的差異,冬天比較冷,因此冬天生產的產婦后一定要做好保暖護理。秋天風比較大,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出汗以后受涼。夏天一定要確保室內的通風換氣,還要注意防止受寒,以此降低月子病的發生機率。
4、注意衛生。產婦產后一定要注意衛生,月子期間并不是說完全且不能洗澡和洗頭,只是在洗頭或者澡之后一定要盡快擦干,如果不做好衛生,極有可能會引發病毒感染。
5、產后的前幾要注意飲食,食物盡量以低鹽、低脂為主,且堅持少食多餐的原則;之后則多食用蛋白與維生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多食具有溫熱補血功效的湯類與粥類。
二、產后護理,促進孕婦康復的關鍵是什么?
1.按摩子宮
按摩子宮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產婦的子宮復原和惡露的排出,這是產后使子宮的快速復原的妙招,而且還可以亦防止因為子宮收縮不良,引發產后出血并發癥,按摩方法為:先找到子宮的正確位置,對于正常分娩的產婦,可于其肚臍下輕易觸摸到一個硬塊,這個硬塊就是子宮所在位置,當其子宮變軟的時候,使用手掌稍微加一些力量于子宮的位置做環行按摩,讓子宮慢慢硬起,就表明收縮比較好;如果子宮收縮時疼痛感較強,則應該暫時停止實施按摩,可以采用俯臥姿勢,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如果仍舊疼痛不適,甚至對休息和睡眠產生影響,則應該馬上告知護理人員。
2.惡露觀察
惡露主要指的是由子宮內部排出來的分泌物質量,產后1-3天,分泌物量較多、顏色也比較紅,之后顏色逐步減淡、量慢慢減少,10天之后呈現為淡黃色,這種分泌物通常在4-6星期就會全部消失;如惡露出現較大大血塊,有惡臭味或鮮血流出等情況,則應用馬上告知醫護人員,采取對應的入理措施。
3.小便護理
產婦生產后,會陰傷口的疼痛以及生產時膀胱與尿道的受損與壓迫,產婦在產后解小便時可能會存在解不干凈的感覺,因此,產婦應該在產后2小時開始解小便,如果小便出現解不通暢的情況,馬上通知護理人員協助。
4.大便護理
產婦生產后,由于腹壓消失、飲食中缺少纖維素以及產婦的臥床都有可能導致其腸蠕動能力降低。排空時間增加,且會陰切口的劇烈疼痛會導致產婦不愿意進行排便動作,加上產褥期出汗量較大,極有可能會引發便秘癥狀。因此,產婦在產褥期間,盡量食用一些比較容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尤其注意要多食用纖維素含量較高的新鮮水果與蔬菜,同時適當下床開展活動,養成每天按時排便的健康習慣。特殊情況下可選用口服蜂蜜、香蕉等方法,促進腸蠕動,幫助排便;如果便秘情況嚴重,也可以合理使用肛門內開塞露,緩解大便秘結癥狀。
5.母乳喂養護理
母乳是嬰兒最有營養,也是理想的食品,母乳內含有的各類營養物質也是最適合嬰兒消化吸收的物質,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建議產婦產后母乳喂養持續4-6個月。但是來奶需經過幾天的時間,產婦一定要耐心等待,護理人員也必須個備高度的責任心與愛心,多鼓勵與支持產婦,并盡早向產婦講解早期母乳喂養可能遇到的一些常遇問題,緩解產婦的緊張心理,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這不僅有利于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也能夠有效促進產婦的產后恢復。
6.適當活動
產婦產后第一次下床,可能會因為姿勢性低血壓、貧血以及空腹等原因導致血糖降低而出現頭暈癥狀,因此,必須要在有家屬或者護理人員協助及陪伴下下床活動,下床時動作一定要慢,可先坐于床緣,確定無頭暈癥狀后,再下床活動。對于剖腹產的產婦,手術后24小時,可下床活動,這樣可有效促進腸蠕動,緩解腹脹,同時有效防范血管栓塞的發生;下床時,可以適當使用腹帶或者用手支托傷口,緩解傷口疼痛,以免劇烈疼痛引發身體不適。
7.情緒調整護理
大部分的產婦都初次生產,沒有經驗,常會因為對寶寶不了解,出現一種自覺沒用的感覺,例喂奶、換尿片以及哭啼時,如果沒有家人或者醫護人員的安慰、幫助,產婦就會出現極度緊張的感覺,并且覺得自己孤立無援,加上睡眠不足,極容易對產婦的產后情緒產生不良影響,嚴重者甚至可能會引發產褥期抑郁癥狀。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在產婦產后,多與產婦溝通和交流,全面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對于產婦的疑難與產后身體上出現的不適與痛楚及時進行解決,例如大小便困難、傷口劇烈疼通等,適當時可以請一位有育兒經驗的家人、朋友或者月子保姆幫忙照看嬰兒,讓產婦多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其心理與生理都能得到良好的休息;如果采取了這些方法,產婦的情況未能改善,依舊存在失眠、情緒嚴重不穩定、經常哭以及自言自語等癥狀,應該及時給予藥物治療,確保產婦的情緒保持穩定、良好的狀態。
總之,不管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產后,產婦的身體均會受到較大的損傷,出現體力透支、氣血不足等情況,因此,在月子期間一定要從生理、心理兩個方面著手,采取科學、健康、有效的產后護理措施,才能幫助產婦更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