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本院潰瘍性結腸炎患者80例,治療時間:2017年8月-2018年8月,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焦慮(SAS)抑郁(SD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結果:經護理,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患者不良情緒得到改善,護理滿意度良好,此方法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心理護理;護理滿意度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不明原因的非特異性炎癥疾病,也屬于慢性疾病,對腸道會造成一定的影響[1]。若患者不及時治療,則可能會隨著病情的發展產生惡化,炎癥會隨著結腸進行更大范圍的擴散,蔓延至整個結腸甚至到達直腸,病情容易反復,患者會產生營養不良、食欲不振、疲勞、體重下降、貧血、發燒等癥狀,同時患者也可能產生其他疾病,例如皮膚問題、關節炎癥、眼睛發炎、皮膚問題等[2]。治療結腸炎可以用藥物進行控制并輔助飲食調節,這些方式都可以延緩病情,但手術是唯一根治的方法,另外對患者輔以恰當的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治療效果[3]。本研究將主要探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使用心理護理進行干預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本院8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治療時間:2017年8月-2018年8月,隨機分組,對照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齡18~75歲,平均(52.1±3.4)歲;觀察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0~73歲,平均(51.4±3.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
(1)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即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飲食指導,并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進行常規指標監測等。
(2)觀察組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潰瘍性結腸炎病情反復,不容易痊愈,患者患病期間容易因為內心憂慮而產生不良情緒,同時睡眠質量下降,食欲不佳,為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護理人員要注意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多給予其心理上的支持,盡量滿足其各方面合理需求,和患者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以此得到患者更多的信任感,使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自身疾病,配合好醫生的治療,促進早日康復。②健康知識宣教。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關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機制、臨床癥狀、并發癥、不良反應等,告訴患者良好的心態對患者治療的重要意義,使患者對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法了解更全面,從而以正確的心態看待治療,增強治療的信心。③強化社會支持。心理因素對疾病的治療有重要影響,因此醫院要重視社會支持的作用,尤其患者家屬的關心和支持容易對患者的治療態度產生正面影響。護理人員要多和患者家屬交流,讓患者家屬多探視患者,多給予其陪伴,從精神層面給患者帶來更多力量,使其明白情緒感染對治療疾病的積極作用,家屬要為患者傳遞更多的正能量,這樣患者的不良情緒才能逐漸消除,也能促進治療效果。④提供良好修養環境。患者治療期間,為其提供較好的病房環境,病房內可根據情況放置綠植,墻面張貼與健康相關的海報,保持病房通風和光線良好,溫濕度適宜,條件允許時可在病房為患者適當播放輕音樂以使其身心更加放松和舒暢,良好的外部環境對患者的心理具有積極的調節作用,更利于患者治療。⑤合理安排患者生活。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可指導其進行適量活動,患者在活動的同時護理人員給予其更多鼓勵,使患者通過活動消除肌肉緊張感的同時,增加治療的信心。另外也可安排患者定時閱讀、娛樂等,使患者轉移注意力,身心放松,以利于其康復。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焦慮(SAS)抑郁(SDS)評分。
(2)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
)、計數資料行t檢驗、
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兩組焦慮SAS、SDS評分對比
經護理,觀察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護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5%,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1。
3 討論
近些年來,我國的潰瘍性結腸炎患病人數在逐漸增加,已經逐漸成為了常見疾病,此病在任何年齡階段都有可能發病,但通常情況下老年人和兒童的患病率更高[3]。患者疾病癥狀主要有反復腹瀉、膿血便、腹痛等,同時也會有其他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也可伴隨發熱、營養不良等,所以此病不僅對患者身體造成折磨,也還會使其心理備受痛苦,采取有效方法及時治療,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具有一定積極意義,治療的同時輔以心理護理干預,能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盡快恢復。
本研究主要探討心理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中,對照組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用心理護理干預。常規護理是對患者治療期間的用藥、飲食等進行有效指導,心理護理是對患者治療期間的心理狀態加以干預調整,即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更加信賴護理人員,更愿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促進身體康復。另外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讓患者了解更多關于自身疾病的知識,使其認知發生改變,以利于疾病治療。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借助社會支持,多讓家屬給予患者鼓勵和陪伴,使患者從內心深處有更多的勇氣和力量與疾病抗爭。通過護理,對比結果,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后,患者的焦慮評分與抑郁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7.5%,兩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
綜合上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使用心理護理加以干預,患者的不良情緒得到改善,護理滿意度提升,此護理方式可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潘倩儀. 心理護理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中醫臨床研究, 2016, 8(8):141-142.
[2]黃霞.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調查及護理[J].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16, 39(2):143-144.
[3]李晶晶. 優質護理干預在潰瘍性結腸炎合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 醫療裝備, 2016, 29(18):172-172.
[4]劉蘭春. 優質護理對重癥潰瘍性結腸炎的護理效果分析[J]. 轉化醫學電子雜志, 2015,15(9):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