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科病房的護理中對護患溝通應用價值分析。方法:隨機抽取84例兒科病房患兒,抽取時間范圍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干預前兩組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評分比較無意義(P>0.05);干預后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科病房的護理中對護患溝通應用價值顯著,可提升舒適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兒科;護患溝通
人文關懷護理是將對人的關懷作為各項護理措施的出發點以及歸宿。兒科患兒受其認知度、心理發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配合度較差,極易出現哭鬧、掙扎等情況,嚴重者可導致治療中斷[1]。將人文關懷護理加入到兒科病房護理中,可有效提升患兒舒適度,取得其信任,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促使護患之間溝通更加有效。本次研究中,給予觀察組人文關懷護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84例兒科病房患兒,抽取時間范圍在2017年9月-2018年9月,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20例,女22例,年齡2-12歲,平均(7.25±1.25)歲;對照組男21例,女21例,年齡2-13歲,平均(7.27±1.7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自愿參與且知情同意;依從性較好。排除標準:無直系家屬陪伴;具有先天性疾病或嚴重器質性疾病;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叮囑注意事項,介紹治療環境,給予合理飲食干預、用藥指導等。
觀察組: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具體為:(1)重視溝通技巧:護患之間溝通,應采取簡明、通俗的語句,給予患兒安慰、鼓勵,始終保持微笑,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同意下,可安撫性拍拍其手、頭以及背部,降低其不良心理刺激,建立治療信心。通過肢體動作傳達感情以及信息,如目光接觸、面部表情、手勢等,傳遞友善的信息,還可隨身攜帶紙筆,在語言交流受到阻礙時,通過繪畫等方式,輔助溝通。(2)滿足患兒生活習慣:根據患兒年齡、認知度等,尊重且不同的生活習慣,減少診療中可發生的不必要的矛盾。告知家屬可適當在病房內放置最喜歡的玩具、書籍等,轉移其注意力,提升安全感,促使其能夠配合各項治療。
1.3觀察指標
采用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量表4個維度,28個條目,其中包含生理、心理精神、環境、社會,根據1-4級評分法,滿分28-112分,分值越高,舒適度越好[2]。
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分值0-100分,>95分為非常滿意、94-85分為滿意,<85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實施對比[3]。
1.4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所用數據分組,分為定量資料、定性資料,分別用(
)、(%)表示,采用SPSS19.0軟件實施統計學處理,觀察反應強度,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舒適度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GCQ評分比較無意義(P>0.05);干預后均顯著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兩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討論
護患溝通是護理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溝通是護理人員圓滿完成工作的前提條件。人文關懷護理通過強調“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理念,構成溫馨舒適的護理環境,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有效降低護患交流障礙發生,促使患兒情緒以及心態等得到調節,增進信任與理解,消除其鼓勵,提升配合度,進而提升護理滿意度。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以及舒適度均較高,證實在兒科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具有較好的效果。通過重視溝通技巧,采取合適的方式取得患兒及其家屬的信任,充分尊重與理解其生活習慣差異,滿足基本需求,有效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為治療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科病房的護理中對護患溝通應用價值顯著,可提升舒適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譚璇, 江霞, 劉義蘭, 等. 人文關懷現代護理模式在兒童斜視矯正術后疼痛護理中的應用[J]. 護理研究, 2016, 30(32):4068-4070.
[2]楊艷林,何嬌,劉戀.持續性人文關懷在兒科血液病房出院隨訪工作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15,(11):1369-1370.
[3]陳錦秀,葉天惠,余慧英, 等.持續性護理人文關懷在提高 PICU 住院患兒家屬滿意度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0):2504-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