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針對血液標本采集中存在的護理缺陷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進措施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顧性分析該站2019年1—5月的33215例血液標本,分析血液標本采集中57例存在護理缺陷的原因,結合原因提出有效的改進方法。結果對該次33215例血液標本進行分析,在57例有護理缺陷的血液標本中信息不準確或不完整30例(52.6%)是該次采血護理缺陷的主要原因,標本質量缺陷15例(26.3%)是該次采血護理缺陷的次要原因。結論強化采血護士對標準操作規程及實踐培訓是改進血液標本采集護理的重要措施,優化調整排班,建立缺陷標本溝通和反饋途徑,并持續改進,是保證標本質量,降低缺陷發生率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血液標本采集;缺陷;改進措施
引言
采集血液標本、進行標本檢查是臨床最常用和較重要的項目之一,它為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后都提供了科學依據。而護士作為血液標本的采集者,正確的采集方法、時間、技術尤為重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研究整群選取2019年1—5月獻血者33215人次,每位獻血者的血液留取3管標本。其中血清學檢測、ALT和血型檢測的標本管選用普通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真空采血管,留取初檢、復檢標本各1管。核酸檢測選用無菌、無DNA、無RNA酶,含惰性分離膠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按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的規定采集血液標本,采用唯一性條形碼標識標本管并核對,在安全血液網絡系統中正確登記標本信息并核對,通過安全血液系統將標本信息傳輸至實驗室。血液標本采集后,在4h內離心,分離細胞和血漿。按規定進行保存和運輸。72h內完成檢測。
1.2方法
1.2.1影響護理缺陷發生的管理因素
1)護士嚴重缺編 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護理事業也有了快速的發展,護士的工作職能和工作范圍不斷擴大,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日益遞增,隨著新業務新技術的開展、新儀器的使用,節假日、婚假、產假、事病假,加之高年資、高職稱護理人員流失,醫護、床護比例失調,使臨床一線護士人數日益減少,特別是高年資,高職稱的帶教老師尤為稀缺。基于經濟效益考慮,醫院大量招聘護士,這部分護士普遍學歷較低,專業知識欠缺,人員流動性強,再加之工資福利待遇低,她們的工作熱情較正式護士差。因此,基礎護理的整體質量偏低,護理缺陷發生率高。2)過度疲勞或身體不適 本院長期存在各科室護理人員嚴重缺編,導致護士工作量大、勞動強度大、長期超負荷工作,工作狀態差,出現工作倦怠、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造成護理缺陷的發生。特別是頻繁的夜班讓護士長期睡眠不足,特別是一些低年資護士更是夜班、輪班頻繁,生活無規律,嚴重影響了她們的身心健康,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護理缺陷發生率增加。3)周圍人際關系、家庭關系不和 家庭關系不和,護士情感受挫,往往導致情緒波動或失控,反應遲鈍,身體內部活動不協調,判斷力下降,極易發生差錯和失職行為。患者的挑剔、同事關系的緊張、上下級關系緊張,表現為工作出現抵觸情緒,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表現為工作厭倦,缺乏工作熱情,也為護理缺陷的發生埋下隱患。
1.2.2改進措施
1)完善采集流程針對采血容易發生問題環節給出有序且嚴格的操作規程,例如主班護士對送檢單進行核對,依據檢驗項目對試管進行選擇,貼好標簽,同時標注床號、性別、姓名、科別、檢驗目的以及送檢日期;責任護士在核對之后詳細為患者闡述采血要求、目的以及注意事項;中班護士對樣本再次進行核對;夜班護理人員采血時應該完全遵守“三查八對”的相關制度;主班護士查檢查之后進行送檢。2)人力資源的合理安排護理管理者應該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安排,及時調整人員配置,例如建立雙中班、幫班、雙夜班制,降低由于工作忙導致出現護理缺陷;合理搭配資歷資歷深護師和淺的護士,采取一對一的幫帶方式培訓轉科護士和新護士,防止因缺少專業知識和不足經驗法神差錯。強化病區的管理,將工作環境改善,做好夏天防暑降溫和冬天保暖的相關工作,根據護士實際情況對人員進行合理安排,排除護士的情緒感染和外來干擾。3)為確保血液和標本正確標識,該站規定一次只對來源于同一獻血者的一份血袋、標本管和獻血記錄進行標識,連續完成,不中斷。在標本管與留樣針/靜脈穿刺針分離前核查采血袋、血液標本、獻血登記表,所標識的獻血條形碼應一致。采用計算機程序進行核查。為了計算機程序能核對獻血條碼的一致性,需在獻血序列號后加兩位數的識別碼以區別此條碼已正確的粘貼于獻血登記表、初復檢標本、核酸標本及血袋。本站通過標準操作規程規定同一獻血序列號不同識別碼的使用,并對操作規程進行培訓和考核,確保所有采血護士充分認識到識別碼的作用和意義,按規定要求對血液和標本進行正確識別碼標識。4)正確掌握血液標本采集方法按照檢驗項目準備物品并選擇相應容器,用標簽注明患者資料。嚴格落實無菌原則,護士需戴手套、洗手、口罩、戴帽子、剪指甲,做好個人保護。按照正確采集流程進行采集。如血清標本,勿震蕩,避免發生紅細胞破裂,產生溶血。按照檢驗項目,核對信息,并及時送檢,避免標本污染或變質。
2結果
2019年1—5月該站血液標本采集護理缺陷57例,其中標本信息不準確或不完整30例,(52.6%),其中檢測策略不準確15例,未在信息系統中提交標本信息9例,未隨標本提交標本交接單6例。標本質量缺陷15例(26.3%)其中少量8例,脂肪血6例,溶血1例。標本未正確標識12例(21.1%),其中標識與標本檢測類型不一致7例,未標明血液采集類型4例,復檢標本未標識1例。
3討論
研究采集血液標本的護理缺陷時分析缺陷原因是持續改進的有效方式,護理缺陷原因主要包括操作因素、情緒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工作量大、護士嚴重缺乏;操作因素主要包括護士缺少臨床經驗以及相關專業知識,且不是存在不規范的基礎操作;情緒因素主要包括身體不適或者過度疲勞、來人訪視、家庭關系或者人際關系不和等。綜上所述,血液標本采集中,從不同方面進行有效的護理,對于提高檢驗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由于該次研究數量有限,有待于進一步擴大研究數量,為臨床循證提供更客觀的資料和數據。
參考文獻:
[1]何楓,劉愛霞.血液標本采集中護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改進護理措施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1):56-58.
[2]許素英.血液標本采集中護理缺陷原因分析及改進措施研究持續質量改進在心內科血液標本采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