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中已經變成了一種十分普遍的新生兒疾病,而這一疾病就是因為在新生兒時期中,膽紅素發生異常性代謝,使得血液中的膽紅素有所上升,最終,皮膚、鞏膜出現了黃染,進而引發了黃疸。對于新生兒黃疸而言,若沒有立即進行治療,還會引發部分并發癥,對嬰幼兒的健康十分不利。那么,怎樣辨別并預防新生兒黃疸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具體的方法。
一、何為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指的是在新生兒時期中,膽紅素聚積在機體中,使得血液中的膽紅素有所上升,皮膚、鞏膜等發生了黃染,且這一整個過程都能夠用肉眼來觀察到。新生兒黃疸還可以被分成生理性、病理性。
(1)生理性黃疸:因為新生兒才剛剛離開母體,處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中,在這一時期中,膽紅素代謝也具有其相應的特征,比如,膽紅素會較多地形成;肝細胞對膽紅素進行代謝的能力不夠;在血液中,白蛋白較難結合膽紅素;膽紅素所具有的排泄能力較弱等。
(2)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較多地形成
過多的紅細胞受到損害,加之腸肝循環逐步增多,使得血液中膽紅素也有所上升。這是因為:各個種類的溶血、紅細胞增多癥、各類感染性疾病(比如,敗血癥、肺炎、胎糞排除推延使得腸肝循環逐步增多、紅細胞酶缺陷等)。
2.肝臟發生膽紅素代謝障礙
在一般的情況下,人機體中的膽紅素在肝臟中被代謝,最后,由大、小便被排除出體外,若肝細胞攝入并結合膽紅素的功能有所降低,就會使得血液中的膽紅素有所上升。這是因為:缺氧與各類感染性疾病、使用了各類特殊性藥物、垂體功能低下、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21-三體綜合征等。
3.膽汁出現排泄障礙
肝細胞發生排泄膽紅素障礙或是膽管不夠暢通,就會使得血液中的膽紅素有所上升,這是因為:膽管阻塞、新生兒肝炎或是先天膽管閉鎖等。

二、新生兒黃疸是因為什么而引發的?
在通常的情況下,新生兒在出生4天-5天后,黃疸最為顯著,而早產兒是在出生5天-7天后最為顯著。但是,許多新生兒黃疸都是生理性,也就是嬰幼兒所出現的一種正常反應,無需太過擔憂。
一般喂養不夠、排便較少、新生兒方面的疾病都極有可能使得新生兒黃疸較深。由醫學的視角來說,黃疸的發生是由于新生兒紅血球總數較多,而其紅血球總的壽命僅有70天-90天,對比成年人的120天而言要更短。紅血球在受到損壞后,通過各類反應而形成膽紅素,最后,引發黃疸,在眼白、皮膚等有關的位置,就會發生肉眼能夠觀察到的發黃。

三、在治療新生兒黃疸時有哪些方法?
(1)重視平時新生兒食物的攝取
新生兒機體中的膽紅素大多都是借助大便被排除,因此,促進新生兒更為暢通地進行排便十分關鍵。初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且熱量也十分充足,可以促進新生兒進行排便。在產后的30分鐘,就可以給新生兒緊貼在產婦的乳房,輔助其盡早進行吸吮,以對乳汁的分泌帶來刺激。在平時,也應更為重視哺喂,保障新生兒能夠攝取更為充足的母乳,如此,就可以多多地進行排便,降低病理性黃疸的出現。
(2)避免孕婦的脾胃受到損傷
中醫學指出了,孕婦在被濕熱所侵襲后,會涉及到胎兒,使得胎兒在出生后,引發十分嚴重的黃疸,所以,在懷孕時,產婦平時的飲食應十分規律,不可以吃過油、過冷的食物,不可以吃太飽,避免傷害到脾胃。
(3)增強母乳喂養
盡快進行母乳喂養,由于新生兒被喂養愈早,胎便能夠愈早被排除;此外,還應給新生兒更為充分的水分,保障其每日可以進行6次-8次的排尿。

(4)給新生兒給予更為良好的外部環境
在天氣十分晴朗時,可以給新生兒的屁股、背部、腳部進行太陽照射,不但可以讓膽紅素由于光化學反應而變為無法傷害到新生兒的結構,并被代謝,還可以補足維生素D,讓鈣更為良好地被吸收。
(5)重視新生兒的遺傳與代謝
若孕婦以前的新生兒發生了黃疸或是具有遺傳史,在懷孕后,就要馬上告訴醫師,遵照醫囑進行治療與防控。
(6)各項臨床治療
現階段,藍光治療、換血治療為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十分普遍的方法。
前者指的是把新生兒放在具有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下,借助各類光化學反應,把膽紅素排除出體外,以減少血清中的膽紅素。藍光治療具有十分良好的安全性,且不會引發較多的不良反應。
后者借助膽紅素水平保持正常的血液來換置新生兒全身的血液,以減少血清中的膽紅素。這一方法十分復雜,同時,不良反應也較多。許多兒科醫師在新生兒病情不是十分嚴重時,并不會使用換血治療。
新生兒黃疸基本上就是一個生理性的過程,家長們也不用過多地擔憂,只需處于醫師的引導下,隨時檢測黃疸發生的改變,如有必要,立即進行干預,新生兒大多都能夠十分平安地度過黃疸期。但是,也不得不重視,因為若沒有立即對“高膽紅素血癥”進行治療,會給新生兒給予不可逆的傷害。在新生兒跟隨產婦住院時,黃疸的評定可以由醫師來進行;在出院回到家中的一個星期后,家長就應更為關注黃疸所發生的改變,若出現了異常情況,要立即進行診治,尤其是對于具有高膽紅素血癥高危因素的,若出現了問題,應馬上咨詢醫師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