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使護理人員長期處于充滿各種應激源的工作環境下,需要處理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既有生死離別的情感沖擊,也有職業暴露風險,導致部分護理人員對自己的工作缺乏熱情與自信,進而在心理上產生失落感,演變為心理疾患[1]。因此急診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幸福指數遠遠低于其他臨床科室,其離職率處于每個醫院的高水平狀態,為穩定護理隊伍,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我院自2017年1月開始利用新媒體技術對急診科45名護理人員進行心理干預,提高急診科護理人員工作幸福感,降低離職率,取得一定成效,現匯總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急診科護理人員45名,全部為女性,平均年齡35.25±3.80歲。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17名;護士22名。
1.2干預前后離職率比較。
1.3方法
45名護士建立一個獨立的微信群,秉承“責任平等、管理共享、自由決策”磁性管理理念[2]。推選一名群長,負責微信群的動態管理,如制定微信群管理辦法,將任務下發至相關人員,發布內容的正確性與及時性、微信傳達的有效性及回復率等,負責將相關事件或信息及時通知群內人員,以提高管理效率。
1.3.1專家心理輔導:每日安排一名專家擔任輔導工作,由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組成專家組,進行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評估、咨詢、疏導、干預、教育等服務,來緩解護士工作壓力,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幸福感。專家組利用新媒體技術,與提出問題的人員單獨進行交談,了解其現存問題,合理分析產生的原因,指導護理人員領悟存在問題與自己不合理信念之間的關系,通過改變自己的認知,進而改變負面情緒,減輕或消除現存癥狀。運用多種方法、技術,如合理情緒想象、放松訓練、系統脫敏等,使護理人員建立合理信念,遇到問題能自覺采取正確的思維方式應對,保證個體的身心健康。專家組定期將診治過程中成功的經驗、成果性病例及服務對象在接受服務后的獲效感悟、受益心得等進行展示、分享。
1.3.2知識講座:傳統的課堂式業務學習,常常因為護士倒夜班、休假、臨床工作忙碌等原因而難以保證學習效果;一對多的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內容上很難滿足個體的學習需求。建立微信群后,由年長護理人員按照工作安排、結合自身工作所長完成相應內容的知識講座,及時將相關范圍內的新知識、新理論等發送至群里,如新技術、新手術、新藥物使用、各種??浦改系母碌?,護士可以利用片段時間閱讀,養成天天閱讀、常常學習的良好習慣。利用微信學習新知識,形式自由、操作方便,且簡單易懂,有利于護理人員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微信具有儲存功能,方便護理人員隨時查閱信息3],使群里每位護士都能與時俱進,工作更加科學化、專業化。同時微信平臺也給資深護士提供了展示其??谱o理水平的平臺,更能在工作中體現出她們的價值,激發其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1.3.3布置工作計劃:以往科室工作計劃是由護士長安排時間召集全科室人員召開科室工作例會、布置工作。目前,護士長將工作計劃即時發到微信群,每位護士能及時了解并做出初步反饋,如哪些常規工作能如期完成、哪些工作存在困難等,共同分析原因,提出解決方案,大大提高了工作計劃落實的效率。
1.3.4有效溝通:由于成立急診監護病房,今年科室同時招聘10名新護士,存在缺乏工作經驗、對患者病情的預見性相對不足等問題。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將患者??谱o理要點、注意事項及時地發到微信群里,如科室有合并癥多,或存在壓瘡、血栓、導管滑脫等風險的高?;颊?,除嚴格交接外,還會在微信群里說明此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當班護士的觀察重點及預防措施等,全科的護理人員都能知道該患者的具體情況,也讓其他未上班的護士學習了??谱o理知識,大大突破了傳統交接班的時空局限性,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
1.3.5質量控制管理:質量控制是護理質量的保障,每個月科室都要自查護理質量,且涉及到各個方面,無論是護士長或質量控制小組查到問題時,當天都會在微信群中說明,以引起重視,及時整改。重點問題每個護士都必須查閱回復,大家共同分析原因,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
2結果
回顧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急診科護理人員轉崗6人,占同期護理人員總數(6/38)的15.79%;利用微信平臺管理后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無1人離崗。結果比較是顯而易見的。
3小結
離職率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綜合性指標,急診科護理人員的職業特點是勞動強度大,作息時間不規律,工作內容不可預知,作業風險高,時常面對生命終結現場等外因的刺激,造成護理人員會產生心理應激反應的問題,嚴重降低護理人員工作幸福感,同時增加負面情緒,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國內外許多研究證實急診科護理人員工作幸福感普遍低于常模[4],離職率明顯高于同醫院其他科室人員。只有努力提高護士實際工作幸福感水平,進而提高其忠誠度,才能降低離職率,穩定急診科護理隊伍。
手機微信平臺是一種相對雜志、廣播和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一種新的媒體形式,通常是指利用數字化技術,通過互聯網等網絡渠道,以網絡媒體、手機和數字電視等形式,向用戶提供能夠進行互動、溝通等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具有滿足讀者碎片化閱讀、實時性、個性化、互動性等特點。本研究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有針對性地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個體和團體進行評估、指導、教育等心理干預的方式起到了減輕護士工作壓力,增強自我認同感,提升工作幸福感和忠誠度,降低離職率的作用,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邢月梅.院前急救護士創傷后應激障礙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山東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2,34(4):312-315.
[2]鄧芬,王秀菊,鄧牡紅.微信+QQ群在現代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4,9(4):382-384.
[3]董玉紅,章靜,章海燕.微信群在護理單元業務學習的應用效果[J].護理進修雜志,2014,29(8):700-701.
[4]李素英,耿笑微.醫務人員在醫療糾紛后的心理狀態及應對方式的調查[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28):43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