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醫聯體模式在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8.1-2018.12收治的150例慢性傷口患者為研究對象,按住院號尾數單雙號分組,分成觀察組(醫聯體模式下實施延續性護理)與對照組(常規延續性護理)各75例。探討實施不同護理對護理效果的影響。結果 在護理滿意度上兩組相比,觀察組(98.67%)顯著比對照組(89.33%)高(P<0.05)。結論 將醫聯體模式應用于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可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此方法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慢性傷口;醫聯體模式;延續護理;滿意度
慢性傷口目前臨床上尚無確切的定義,通常認為機體出現傷口后無法靠組織正常修復功能來促使傷口愈口的都稱為慢性傷口,其愈合時間一般大于2星期[1]。慢性傷口患者待傷口有所改善后便出院,但出院后缺少醫務人員的監督,患者及家屬缺少專業性的護理知識,容易導致護理不當,引起傷口惡化,需再次回院復診,不但加大患者痛苦,同時也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2]。為此,如何有效提高慢性傷口患者出院后的居家護理質量,促進傷口轉歸,改善其生活質量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本研究在醫聯體模式下實施延續性護理,為臨床護理方案提供借鑒,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研究對象為我院150例慢性傷口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以住院號尾數單雙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各75例,研究對象均為我院2018.1-2018.12所收治,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在基線資料上無差異(P>0.05),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延續性護理:組建一支延續性護理小組,組內所有成員護理經驗均在3年以上,并經過院內傷口護理的專業培訓,選舉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對此次延續性護理計劃的制定、監督與完善。責任護士負責收集患者的病歷資料,對患者出院時的傷口恢復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并告訴患者及家屬延續性護理的目的及意義,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互留聯系方式,約定隨訪方式及時間。院外隨訪方式:①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每2周進行一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傷口的恢復情況,并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健康需求,加強對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時為患者解惑。②微信隨訪:患者出院時,雙方互加微信,讓患者定期通過微信平臺傳送傷口相片,評估傷口恢復情況,若有問題讓患者及時回院復診。③家庭訪視:對部分年紀較大,行動不便的患者,在傷口愈合不良時,可組織專科護士為患者進行上門服務,攜帶專用的醫療背包為患者進行家庭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醫聯體模式,具體為:(1)組建團隊:組建專業能力較強的醫療護理隊伍7~8人,邀請三甲醫院的醫療及護理專家各一人進行技術指導,由我院提供傷口治療技術支持,利用互聯網,建立微信、QQ群等平臺,通過互聯網提供治療指導。下級醫療機構慢性傷口管理聯絡員作為其所在機構慢性傷口護理指導小組負責人,全權負責開展傷口治療護理活動。(2)治療方法:將患者治療信息轉當地醫療機構傷口聯絡員,指導濕性敷料治療。特殊傷口或換藥困難傷口拍照上傳到傷口治療小組微信群,由我院醫療護理隊伍進行傷口評估、治療方法討論并指導調整治療方案,較為棘手時刻進行實地會診、指導治療。
1.3 觀察指標
發放護理滿意度評價表,總分100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1-80分為滿意,80以上為非常滿意,統計并比較兩組滿意度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以(均數北曜疾睿┍硎炯屏孔柿希 %表示計數資料,分別用t和x2進行檢驗,以P值是否<0.05為判斷標準。
2 結果
在護理滿意度上兩組相比,觀察組(98.67%)顯著比對照組(89.33%)高(P<0.05),參考表2。
3 討論
延續性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護理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一系列的護理計劃,確保患者在不同的場所(如院內不同科室、院內至院外)均受到連續性的、協作性的護理服務[3]。
朱燕妮等[4]研究表示,在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給予醫聯體模式后,可顯著提升護理質量。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對象在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顯著比對照組高(P<0.05),分析原因:醫聯體內部嚴格地分割了醫療等級,盡管資源上和技術上的傾斜令基層的衛生站得以發展,但對基層醫療體系無法進行本質上的強化,這是對現有的醫療制度的一項補充,而且是一項甚至不能說是利遠大于弊的補充,而不是修正,更不是改革,對我國醫療體系建設并沒有長遠向的發展意義。總之,醫聯體是將某一個區域的醫療資源進行整合,將同區域內不同級別的醫院整合為一個整體,從而解決中國社會現在看病難的問題。將醫聯體應用于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后,通過互聯網平臺,與下級醫療機構傷口聯絡員密切聯系,及時將各種護理、處理方式傳遞給下級聯絡員,及時掌握傷口治療動態,提高下級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對傷口評估的準確性,從而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給予醫聯體模式,可顯著提升護理滿意度,此方法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馬小磊,楊云濱,王昕等.\"醫聯體\"模式下社康發展現狀及員工滿意度調查研究[J].中國醫刊,2018,53(1):110-114.
[2]黃培,易利華.3種不同類型醫聯體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醫院管理,2015,35(2):16-19.
[3]程念,汪早立.典型地區醫聯體模式與成效對比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8,37(7):12-15.
[4]朱燕妮,鐘賽瓊,董蘭菊等.醫聯體模式在慢性傷口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8,25(24):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