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中風恢復期的中醫康復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用隨機數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臨床常規護理,研究組加以中醫康復護理,收集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老年中風患者恢復期中,采用中醫康復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各方面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老年中風;恢復期;中醫康復護理
中風屬于中醫病名,臨床上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主要是由感受外邪所致;內風是內傷病證[1]。目前臨床中,一般是指內傷病證的類中風,多數是由氣血逆亂、腦脈痹阻或血溢于腦所致。臨床表現主要為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蹇不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目前臨床上暫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只能盡可能的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其中中風恢復期作為治療過程中關鍵時期,在此階段采用有效的護理方法,能有效的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提升生活能力恢復效果,對病情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
本研究就是為了討論老年中風恢復期的中醫康復護理效果,具體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中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列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0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研究組:男34例,女16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42歲,平均年齡(59.67±7.49)歲;對照組男33例,女17例,年齡最大78歲,最小41歲,平均年齡(59.43±7.87)歲。根據國家醫學倫理委員會規定,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選入標準:①無相關嚴重并發癥;②病歷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精神病患者;②意識不清醒;③不同意、不配合本次實驗者。
1.2 方法
對照組由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臨床常規護理,即儀器操作,常規檢查,用藥指導,飲食指導以及運動恢復等。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中醫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居住環境,由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的個人喜好對病房進行適當調整,保證適宜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流暢。②心理,由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同時對患者進行護理,主動與其進行溝通,減少不良情緒,提高治療依從性。③中醫護理。首先對相關穴位進行中藥熏蒸,然后用蘸入藥液的毛巾對相關穴位進行敷洗;對患者進行拔罐治療,一日2次。對相關穴位進行適當拍打,一日3次,每次30min。④根據患者的癥狀制定的獨特膳食標準,保證三餐搭配方面營養均衡[2]。
1.3 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檢查結果,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效果評估標準(滿分100)進行評價,其中85分以上為顯效,70~74分為有效,70分以下為無效。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用例數(n)、百分數(%)表示,當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分析中醫康復護理效果
護理干預后,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討論
據資料顯示,此疾病病因較多,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臨床特征是半不經昏撲、語言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省人事和猝然暈倒等[3]。據臨床資料顯示,目前此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極高,并且其中80%以上出現了致殘現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但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是無法對其進行根治,只能盡量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各方面生活能力。傳統的護理方法雖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患者的治療效果,但實際效果不佳。本實驗中,對研究組患者采用中醫康復護理方法,根據不同患者的體質與病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案,保證對患者的進行舒適合理的護理,同時引入了相關中醫療法(拔罐、中藥熏洗、針灸等),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身體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中風患者恢復期中,采用中醫康復護理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各方面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韓偉娟.探討老年中風恢復期的中醫康復護理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11(14):178-179.
[2]郭燕.探討中醫康復護理在老年中風恢復期患者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7,18(17):219-220.
[3]李淑芹,邸雙,郭慶玲.康復護理在中風病恢復期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光明中醫,2016,31(3):42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