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個體化護理對風濕免疫科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隨機均分成2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額外給予個體化護理措施,比較2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差異。結果護理后第6個月末,觀察組患者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和環境領域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對風濕免疫科患者開展個體化護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風濕免疫科;個體化護理;效果;生活質量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發生了改變,導致風濕免疫性疾病發生率逐年上升,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傷害。風濕免疫性疾病主要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等,病情反復發作,很難治愈。患者在治療時容易產生焦躁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治療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個體化護理在風濕免疫科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風濕免疫性疾病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時的臨床表現及入院后的各項檢查結果均符合相應疾病的診斷標準。男31例,女49例,年齡21歲~54歲,平均年齡(35.2±3.6)歲,病程2個月~5年,平均(2.5±0.6)年。所有患者均能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將患者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排除心、肝、腦、腎等重要臟器疾病患者。2組在性別構成、年齡、病程、文化水平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風濕免疫科護理,如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后等)、藥物護理(講解藥物用量、用法、效果及副反應等)、基礎護理(晨護、晚護)等。觀察組加行個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3.1個性化心理護理
據報道,約有37.8%的風濕免疫科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焦慮、抑郁情緒,這些負性情緒直接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應予以高度重視。護士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及交流,充分尊重患者,鼓勵患者傾述內心感受,以增進對患者的了解;護士應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理解及學習能力,為患者提供個體化心理干預方法;對于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護士可指導其通過簡單易行的方法(如注意力轉移療法、音樂療法等)進行自我情緒管理;對于年輕、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護士可指導其通過漸進式放松、意象療法等進行自我情緒調節。
1.3.2個性化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應采用多樣化宣教形式(如口頭宣教、書面宣教及多媒體宣教等)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以強化健康宣教效果。每周末發放健康需求調查表(該量表共包括7項內容,包括風濕免疫科疾病知識、常用藥物、飲食管理、運動管理、情緒管理、疼痛癥狀管理、其他需求),以了解患者健康需求情況,對于調查表中的共性需求,可采用小講課、小講座等形式進行集體健康教育;對于個體化需求,可采用口頭宣教、書面宣教等形式進行個體化健康教育。
1.3.3個性化治療方案
護士應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屬的選擇權及知情權,向主治醫師真實反饋患者的家庭情況及經濟水平,由醫師擬定2套不同的治療方案,護士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介紹每套治療方案的療效、療程及費用,囑患者自行選擇治療方案。
1.3觀察指標
干預后15d,比較兩組焦慮及抑郁評分、疼痛評分、護理滿意度。①焦慮及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3]測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得分范圍20~8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情緒越重。②疼痛評分。采用疼痛數字評分法(NR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囑患者在0~10分之間,選擇一個數字表示自己的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0分無法忍受的劇痛,0~10分表示疼痛逐漸增強。③護理滿意度。應用該院自制的量表測評患者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80~100分代表滿意,60~79分代表較滿意,不足60分代表不滿意。滿意度=較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2結果
2.1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與抑郁情況對比2組患
者護理前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試驗組患者SAS評分與SDS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前后SAS評分與SDS評分對比(x±s,分)
2.2 2組患者護理滿意情況比較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
于參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例(%)
2.3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滿意度情況:滿意34例、較滿意11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7.83%(45/46);對照組滿意度情況:滿意27例、較滿意13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81.63%(40/46);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更高(χ2=3.866,P=0.049)。
3討論
風濕免疫性疾病的臨床表現較為復雜,主要包括關節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疼痛等,由于其為慢性遷延性疾病,需長期治療,患者易產生緊張、恐懼、抑郁等消極情緒,增加疾病治療的難度并降低患者依從性。個體化護理模式強調患者之間個體化的差異,針對差異為其提供個體化護理,盡可能滿足不同患者的實際需要,可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穩定心態,盡可能縮短身心健康恢復狀態的歷程。
本研究中,個體化病房需求護理滿足了患者對住院環境的需求,降低了經濟條件較差患者的住院費用;個體化心理護理,依照臨床循證醫學理論,盡可能探知患者的內心想法,及早獲知其消極情緒的出現,能拉近護患距離,保證醫療護理的靈活性和主動性;個體化健康教育在一對一個體化宣教狀態下,充分增加醫患之間的信任感,也能幫助文化層次較低的患者提高知識接受率;個體化家庭社會支持能幫助患者重拾自信,早日融入交際圈,有利于病情康復。從研究結果看,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四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
參考文獻:
[1]張玲,張雷,薛雅卓.人文關懷在風濕免疫性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應用[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4,35(9):938-939.
[2]王芳,劉旭東,肖衛國.個性化護理對風濕免疫科無痛病房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18(6):1023-1026.
[3]李曉蘭,劉麗莎,張亞美,等.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生活質量的評估與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2):2628-2630.
[4]曹莎,周青,章菊等.個性化護理對風濕免疫科無痛病房患者疼痛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1):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