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護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方法抽取我院血管外科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6例)、觀察組(46例)2個組別。分別給予兩組常規護理、人性化護理,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程度、抑郁程度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用于血管外科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其護理滿意度,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血管外科護理;應用
引言
人性化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其對臨床護理的要求也發生了顯著提高。為了評估人性化護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將92例血管外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整個護理流程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血管外科于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6例)、觀察組(46例)2個組別。納入標準:①符合血管外科疾病的診斷標準;②年齡在27~69歲。排除標準:①排除伴有精神障礙、智力障礙的患者;②排除不配合的患者;③排除伴有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并發癥的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28~68歲,平均年齡(42.6±2.5)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2.8±2.7)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
1.2.2人性化護理給予觀察組人性化護理
①病區提示:于心血管外科病區適宜位置設置溫馨提示標語,以防發生意外事件。如于血管外科病區拐角處、洗手間門外等位置張貼“小心地滑”標識,以提高血管外科患者、患者家屬的安全意識,預防跌倒等意外事件的發生。②特殊藥物提示。血管外科微量泵注中的特殊藥物較多,為避免患者私自調節泵注速度,誘發不良反應:可針對特殊藥物采用專用印章,告知患者:特殊藥物,請勿自行調節,以此保障臨床用藥安全。③舒適環境營造:確保血管外科病房濕度、溫度分別處于45%~60%、20~24℃水平,病房內每天定期通風,并向患者家屬講解安靜環境對血管外科患者預后的重要意義,以確保病房的安靜狀態。④心理護理:以柔和態度、溫和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并解答患者的不安及疑慮;如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仍未改善,可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或深呼吸調節,以糾正其不良心理狀態。⑤術后并發癥護理:術后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征,觀察切口狀況,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如患者突發劇烈頭痛,應囑患者立即行頭顱CT檢查,以評估是否發生動脈瘤破裂;如患者出現言語障礙,應警惕腦血管痙攣,并及時通知臨床醫師。⑥疼痛護理:如患者主訴劇烈疼痛,可按照每日1~2次,每次15min的頻率給予患者局部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如按摩后仍伴有劇烈疼痛,遵醫囑給予患者鎮痛藥物。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評分項包含護理前、護理后。觀察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項包含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觀察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評分項包含下肢深靜脈血栓、動脈瘤破裂、切口感染3種。
1.4評價方法
1.4.1焦慮評價方法
分別于護理前后,以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估血管外科患者的焦慮狀態。該量表由胃腸道癥狀、肌肉系統癥狀、焦慮心境、抑郁心境、害怕等14個評分項構成。評分標準:無焦慮:≤6分;可能焦慮:7~14分;肯定焦慮:15~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22~29分;嚴重焦慮:>29分。
1.4.2抑郁評價方法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以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估血管外科患者的抑郁狀態。該量表由有罪感、抑郁情緒、睡眠不深、入睡困難、早醒、體質量減輕等17個評價條目組成。評分標準:無抑郁:<8分;可能抑郁:8~20分;肯定抑郁:21~35;嚴重抑郁:>35分。
1.5統計學方法
統計工具選用SPSS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的心理狀態變化比較
護理前,對照組血管外科患者焦慮評分(11.26±2.48)分,抑郁評分(15.20±3.71)分,觀察組焦慮評分(11.29±2.50)分,抑郁評分(15.17±3.70)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均有所降低,對照組焦慮評分(8.14±1.26)分、抑郁評分(9.30±2.03)分,均高于觀察組焦慮評分(5.09±0.82)分、抑郁評分(6.44±0.9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46例患者中,34例非常滿意,6例滿意,6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86.96%;觀察組46例患者中,38例非常滿意,7例滿意,1例不滿意,護理滿意度97.83%,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動脈瘤破裂各1例,切口感染2例,觀察組無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8.70%,高于觀察組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升,其對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更多且更加嚴格的要求。特別是心血管病患者,因其病情復雜、變化快且兇險,所以在護理工作當中稍有閃失與差錯,便有可能帶來比較嚴重的后果,引發護患糾紛。近年,伴隨臨床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日趨深入,人性化護理作為其新型研究成果,得到廣泛應用。
本研究將92例血管外科患者均勻分為對照組、觀察組2個組別,分別給予兩組常規護理、人性化護理,結果表明:觀察組焦慮評分(5.09±0.82)分、抑郁評分(6.44±0.97)分,高于對照組焦慮評分(8.14±1.26)分、抑郁評分(9.30±2.03)分;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83%,高于對照組86.9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0,低于對照組8.7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這種護理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甘洪聰.護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4):306-307.
[2]李三萍.人性化護理在血管外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8):97+100.
[3]王淑媛,邵笛.血管外科病房護理風險管理的應用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7):157-159.
[4]冉婭婭,胡興蓮.護理風險管理在血管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