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并提出安全防范對策。方法研究納入該院心血管內科在2017年1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各34例。對照組實施內科常規護理,研究組通過分析風險因素并實施風險管理,評估兩組的實施效果。結果研究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投訴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其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心血管內科積極開展風險管理有利于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積極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引言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中老年患者中發病率比較高,如果在護理過程中出現不良事件,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護理過程中使用針對不安全因素的措施護理,能夠有效的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該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68例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盲選方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43~78歲,平均(55.3±2.4)歲;病程2~25年,平均(4.6±1.0)年。研究組34例中:男17例,女17例;年齡43~78歲,平均(55.3±2.4)歲;病程2~25年,平均(4.6±1.0)年。組間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進行后續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如監測病情、生活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輸液管理以及出院指導等。在此基礎上研究組通過分析風險因素,積極開展風險管理:①首先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術等,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水平。②定期開展護理風險討論會議。通過分析患者的基本資料,查找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原因,并討論總結防范措施。③加強護理風險預案演練,提高護理人員的實踐操作能力,以提高其綜合能力及應急能力。
1.3觀察指標
①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護理投訴率。②運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滿意度,總分100分,其中60分以下記為不滿意,60~85分記為基本滿意,85分以上記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率與基本滿意率之和。
1.4統計方法
數據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用χ2檢驗,計量資料(x±s)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及投訴率
研究組和對照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和投訴率分別為2.94%(1/34)、23.52%(2/34)和23.52%(8/34)、23.52%(9/34)。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10,5.314;P=0.031,0.021)。
2.2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中非常滿意17例(50.00%),基本滿意16例(47.05%),不滿意1例(2.94%),護理滿意度為97.05%;對照組中非常滿意12例(35.29%),基本滿意13例(38.23%),不滿意9例(26.47%),護理滿意度為73.52%。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314,P=0.021)。
3討論
經過調查研究,心血管內科患者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主要有護理人員的態度以及護理水平、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等。因此,對于醫院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一些不安全因素,醫院要主動完善相關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素質,為患者以及護理人員提供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以及工作環境。其具體如下。
3.1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不安全因素
①護理人員因素。護理人員作為心血管內科患者護理的主要參與者與執行者,其護理水平以及工作態度直接關系到了臨床護理工作的質量以及安全性。經過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我們發現,護理人員因素包括護理人員專業水平不高,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缺乏責任意識,并且,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關系不夠和諧,容易出現護患問題。②醫院因素。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中,床位多,儀器設備多,并且人員來往多,導致病房環境較差,影響到了患者的休息,并且在病房衛生清潔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6]。③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對自身的病情認識不足,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以及相關治療的配合度不夠,且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治療效果期望值過高而出現的心理落差等。
3.2預防心血管內科護理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①醫院完善相關規章制度。醫院要根據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時的進行解決,通過建立健全完善的護理工作流程、護理工作以及文書書寫規范制度,護理責任制以及巡查制等。嚴格規范心血管內科護理的工作質量,提高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②加強醫院環境建設。在醫院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保證醫院心血管內科病房的病床數,以及病房內部清潔衛生的環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改善病房基礎設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住院環境。③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定期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以及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水平以及工作態度。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法律知識講座,提高護理人員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加強護理人員人際交往能力鍛煉,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促進護患關系和諧,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聯系,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護理服務。
結語
綜上所述,在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針對護理不安全因素實施防范對策可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與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概率,該護理管理方案具有較高臨床價值。通過分析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并給予針對性風險管理措施,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風險,進一步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宋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80-281.
[2]張毓.探析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60):177,180.
[3]劉亞芳,方蘭.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44):236-237.
[4]高文雁.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38):7402-7403.
[5]唐旭.心血管內科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與安全防范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3):135-136.
[6]范亞平,田楠楠.心血管內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4):146-147.
[7]蘇楊 , 馬莉 .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 [J]. 中國衛生產業 ,2018,15(2):37-38.
[8]呂文榮 . 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對策 [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4(5):89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