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相關性及其細節護理。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出現心血管意外)和對照組(無心血管意外),每組56例。測定患者凝血功能并進行對比。觀察組行細節護理,3個月后,二次測定該組患者凝血功能。對比兩次測定結果,另統計患者病情改善情況,與凝血指標進行對照。結果:對照組患者初次測定的凝血功能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觀察組患者二次測定的凝血功能和病情均優于初次測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發生率和凝血功能存在關聯,細節護理的推行可改善患者病情和凝血指標。
關鍵詞:冠心病;心血管意外;凝血功能;細節護理
前言: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硬化型心臟病,是導致心肌梗死、腦卒中、主動脈夾層等一系列心血管意外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因心血管意外有可能的導致患者死亡,加強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相關性分析極為必要。也有學者認為細節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病情,改善凝血功能,我院就上述內容進行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選取112例分為觀察組(出現心血管意外,n=56)和對照組(無心血管意外,n=56)。觀察組:男33例,女23例,年齡58-74歲,平均(63.8±2.7)歲。對照組:男32例,女24例,年齡57-75歲,平均(63.7±2.9)歲。兩組對比(Pgt;0.05)。
1.2方法
1.2.1測試方法
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獲取外周靜脈血2.0mL,以2900r/min轉速進行離心處理,提出上層清液,利用自動生化分析儀,獲取患者凝血功能指標信息。二次測定方式與此相同。
1.2.2細節護理
給予患者常規治療,將細節護理推行于觀察組工作中,包括飲食細節、行為細節、認知細節三個方面,飲食上杜絕動物脂肪,減少糖分(含碳水化合物)和鹽類攝入。行為上重視進行運動鍛煉,避免久坐、久臥不動。認知上重視病情和自護知識傳遞,如加強自我情緒控制、做好寒冷季節保暖、避免過量勞動等,持續6個月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凝血功能指標(D-2聚體和凝血四項),另對比觀察組護理前后病情和凝血指標變化,以患者護理前病情、凝血功能為基準,有所好轉即為“改善”。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為SPSS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Plt;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凝血功能
對照組凝血功能優于對照組,見表1:
2.2觀察組護理前后指標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凝血功能改善患者51例,占比91.07%,凝血四項和D-2聚體水平改善患者42例,占比75.00%,二者呈現正相關。
3.討論
3.1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發生率和凝血功能的關聯
冠心病的直接病因之一為血流緩滯,患者出現的各類心血管意外也與凝血功能存在關聯。此前學者分析發現,合并心血管意外的冠心病患者,且凝血功能明顯遜于其他冠心病患者,包括D-2聚體和凝血四項五個指標[1]。我院研究結果與此相似,觀察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明顯較差。如D-2聚體水平,反映了患者機體的纖維蛋白溶解功能,受到冠心病影響,患者體內血液呈現高凝狀態,纖維蛋白的溶解功能下降,可進一步加劇血流緩滯態勢,并導致血管壁增厚、血運困難等問題,最終誘發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等問題。凝血酶時間、FIB水平等在機體內的作用與此類似,患者血液粘稠度較高、血脂水平較高的態勢,使凝血功能持續受到破壞,心血管意外的發生率也會持續增高。
3.2細節護理作用分析
細節護理是循證護理的一種體現,強調結合患者病情特點給予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服務[2]。在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的護理中,我院推行了飲食細節、行為細節、認知細節三個方面措施。飲食護理也降低患者攝入的糖類、脂肪含量,避免中性脂肪和葡萄糖的進一步淤積。行為護理嘗試在治療基礎上,通過運動、行為干預進行輔助治療,如以運動方式提升代謝水平、改善血運,可提升病情改善率等。認知細節重視發揮患者的自護作用,進一步改善病情和凝血功能。結果上看,觀察組患者凝血功能和病情得到同步改善,證明了二者的關聯性,也體現了細節護理的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發生率和凝血功能存在關聯,細節護理的推行可改善患者病情和凝血指標,應予以重視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阿布力孜·阿布都吉力力.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與腦血管意外關系相關性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19):23+25.
[2]劉麗,蔡萌,馬丹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相關性及其細節護理[J].血栓與止血學,2019,25(03):50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