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多模式鎮痛(MMA)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提供參考。方法總結非甾體抗炎藥、對乙酰氨基酚、阿片類鎮痛藥、麻醉科鎮痛藥等藥物的鎮痛效果,靜脈用藥、局部浸潤麻醉、椎管內阻滯、腹膜腔內霧化或滴注、心理干預等鎮痛方法,以及MMA在肝膽外科中的應用。結果與結論肝膽外科圍術期應用MMA,不僅可顯著減少單藥用量及不良反應,還可利用藥物的協同作用或阻斷疼痛反應的不同部位,提高鎮痛療效,有助于患者康復。
關鍵詞:多模式鎮痛;肝膽外科;應用
引言
臨床惡性腫瘤疾病中,肝癌比較常見,其危害性相當大,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截至目前,臨床對肝癌的病因及確切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治療應根據患者不同階段酌情進行個體化治療,從而提高療效,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并抑制癌變的蔓延和擴散。手術是臨床治療肝癌的有效選擇,但開腹手術對患者機體造成的創傷大、術中操作對肝臟進行提拉、術后放置腹腔引流管等,極易引發疼痛,而術后疼痛的出現,不僅影響手術總體療效,而且延長傷口愈合時間影響胃腸功能的恢復,甚至引發靜脈血栓的風險。所以,采取科學的護理方法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非常關鍵。多模式鎮痛的出現和應用,為臨床鎮痛提供了重要保障作用,將其應用于肝癌開腹手術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鎮痛藥物
1.1非甾體抗炎藥(NSAIDs)
NSAIDs主要通過阻斷環氧合酶-1(COX-1)和COX-2的酶促作用來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從而減少與組織損傷相關的外周傷害感受。NSAIDs包括非選擇性抑制劑(如阿司匹林)和COX-2選擇性抑制劑(如帕瑞昔布和塞來昔布)。有研究表明,NSAIDs的使用能減少嗎啡15%~55%的使用量,并顯著降低阿片類鎮痛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疼痛性疾病藥物治療的階梯方案中提出,首選非阿片類鎮痛藥物(如NSAIDs)治療疼痛,如無效再選用阿片類鎮痛藥物。2012年,美國麻醉醫師學會推薦使用MMA以有效緩解術后疼痛,并將NSAIDs作為首選藥物(但其鎮痛作用有“天花板效應”,不宜超劑量使用)。NSAIDs廣泛用于肝膽外科手術鎮痛。徐春艷等在肝癌開腹手術后常規給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靜脈滴注(100mg,每12h1次,用藥3d),或給予帕瑞昔布鈉肌肉注射(40mg,每12h1次,用藥3d),再改為塞來昔布口服(200mg,每12h1次),連續3次疼痛評分低于3分時停用。相比于傳統鎮痛方法,使用該方法治療的患者,其術后24h疼痛程度、術后疼痛對情緒的影響、疼痛對身體或日常生活的影響均有所改善。氟比洛芬酯以脂微球為載體,具有靶向鎮痛作用,廣泛應用于臨床。研究發現,在腹腔膽囊鏡圍術期使用氟比洛芬酯進行超前鎮痛,能顯著緩解術后的疼痛,效果比在術后使用相同劑量的同類藥物更好。
1.2阿片類鎮痛藥
阿片類鎮痛藥物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術后鎮痛藥物。阿片類受體屬G蛋白偶聯受體(GPCR),目前已發現9種,其中μ,δ,κ阿片受體通過CNS調控機體疼痛等的傳導。μ阿片受體鎮痛藥物主要有芬太尼、瑞芬太尼、DAMGO和哌替啶等,δ阿片受體鎮痛藥物包括DPDPE,DADLE,DeltorphinI,SNC80等,κ阿片受體鎮痛藥物主要有U-50,488,U69593,SalvinorinA,Dynor-phinA等,目前僅μ阿片受體激動劑應用于臨床。阿片類鎮痛藥物較多的不良反應限制了其應用,在MMA中常與其他藥物聯用或結合其他鎮痛措施使用。
1.3其他鎮痛藥
加巴噴丁最早作為抗癲癇藥物在臨床使用,現也作為輔助藥物用于術后鎮痛,鎮痛機制尚不明確,目前公認的機制主要有:1)濃度依賴性抑制NMDA受體活性,抑制興奮性突觸后電位的產生和神經元興奮性,從而減少高鈣電導誘發的神經元異常放電及其所導致的神經疼痛;2)抑制突觸前的電壓門控鈣通道α2δ亞單位的抗原決定基,緩慢抑制鈣電流產生,或直接抑制P/Q型鈣通道而減少神經元的鈣離子內流,阻滯痛覺信息的傳遞。研究發現,術前應用加巴噴丁可明顯減少術后的視覺模擬評分(VAS)。新型抗驚厥藥物普瑞巴林也具有治療各類神經痛的作用,且較加巴噴丁有更好的藥理學特性,更適用于術后鎮痛。普瑞巴林是γ-氨基丁酸(GABA)受體激動劑,通過作用于突觸前的電壓門控鈣通道α2δ亞單位抑制神經元興奮性,減少疼痛信號的產生。普瑞巴林對術后急性疼痛效果顯著,并能有效預防其演變為慢性疼痛綜合征。普瑞巴林常應用于肝膽外科腹腔膽囊鏡手術,術前使用能減少其他藥物的用量,可降低VAS評分。但也有術后鎮痛效果不好的,且會引起加巴噴丁類藥品不良反應,需與其他藥物聯用。
2鎮痛方法
2.1針刺鎮痛
電生理學研究表明,針感感受裝置的興奮是通過針感感受器的換能作用,將針刺刺激轉換成了相應的神經沖動 -針刺信息。針刺信息沿著一定的外周和中樞路徑,傳導到腦的高級部位,最后導致針感的形成。其作用于皮膚和肌肉中的神經末梢,興奮了 Aδ 和 Aβ 神經纖維,這些信號被傳入脊髓后,主要沿前側索上行,經丘腦系到達丘腦的核團,最后上達大腦皮層,產生酸麻脹痛等主觀感覺;同時發出側支,到達低位腦干核團,如 PAG 等,也到達間腦的韁等,還可能到達邊緣系統的伏隔核等以及大腦的皮質,激活腦的下行抑制系統以及調制通路,經由脊髓背外側索下行,抑制脊髓后角神經元的傷害感受能力,最終達到緩解和消除疼痛的能力。
2.2靜脈用藥
通過靜脈給予鎮痛藥物能快速達到較好的鎮痛效果,是肝膽外科術后最常用的鎮痛方法。近年來,臨床開始使用靜脈自控鎮痛方法為術后患者減輕疼痛。給肝膽手術后患者使用靜脈自控鎮痛方法緩解疼痛,發現其比硬膜外鎮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更好的鎮痛效果。
結語
綜上,對肝癌患者行開腹手術治療的同時,配合多模式鎮痛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提高護理滿意度評價,故方案推廣意義大。
參考文獻:
[1]孫乾偉,劉功儉.肝臟手術術后鎮痛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17,23(3):540-544.
[2]譚正,彭創.圍手術期鎮痛在肝膽手術中的應用進展[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7,29(1):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