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中優質護理干預的影響。方法: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58例骨科手術患者(收治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隨機分為對照組29例(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和研究組29例(術后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分析對比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率。結果:對照組和研究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分別為27.5%和10.3%;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護理總體滿意率分別為82.8%和96.5%。研究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討論:優質護理應用于骨科術后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骨科;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優質護理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指下肢靜脈血液出現非正常凝結,患者一般表現出下肢腫脹、疼痛等癥狀。對于骨科術后患者而言,肢體功能受限,活動減少,長時間臥床,影響下肢血液正常回流,容易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加劇原本病情,增加心理負擔,影響恢復[1]。為此,對骨科術后患者而言,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非常重要。現本文主要是選取我院收治的58例骨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優質護理干預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效果,做如下闡述。
1.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58例患者,主要采用數字隨機方法進行分組。其中對照組29例(年齡最大78歲,年齡最小20歲,平均年齡37.5±1.6歲;男患者17例、女患者12例)和研究組29例(年齡最大80歲,年齡最小29歲,平均年齡38.1±1.3歲;男患者19例、女患者10例)。所有的患者都是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具有知情權,全程積極配合,簽訂自愿合同書。排除懷孕、哺乳者、肝腎臟疾病者、精神障礙者。所收集患者資料真實有效,經過醫護人員調查、仔細比對后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病情監測、用藥指導、各項生命體征監測等基本護理。
研究組在基礎常規護理上添加優質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術前心里干預:
手術前,對患者骨折病情進行有效評估,開展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術后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告知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預防,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并配合治療。術后,指導患者正確活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2)術中護理:醫護人員指導并協助患者取正確體位,對患者的膝蓋、大腿等部位進行按摩,以此促進下肢血液正常循環。當對患者盆腔附近或者四肢操作時候需非常謹慎,防止對靜脈造成損傷。(3)術后護理:術后,叮囑并協助患者抬高患側的肢體,密切觀察患者下肢靜脈回流情況,觀察有無腫脹感,出現癥狀立即告知主治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采取措施進行治療。(4)藥物護理干預:術后患者由于抗凝血酶物質含量降低,導致抗凝作用減弱,無法對血小板的粘附進行抑制,影響內膜表面覆蓋肝素作用。因此,術后8小時給患者因此注射劑量為4000U低分子肝素,一天兩次。(5)飲食干預:幫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飲食計劃,并嚴格督促患者執行,飲食結構均衡,以清淡為宜,少食多餐,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6)功能鍛煉指導:指導患者正確進行躁泵運動,并親自示范運動方法,告知每次運動時間、運動量,讓患者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適量運動,以此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循環,預防形成血栓。
1.3效果評價
分析對比兩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詳細記錄相關數據。統計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級別。滿意度評分主要采取我院自制問卷調查表,滿分為100分,90-100分屬于非常滿意,60-89分屬于滿意,60分以下屬于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數據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獲取。驗算過程中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使用±s、%。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時,P<0.05,反之,則Pgt;0.05。
2.結果
2.1 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對比
給予不同護理干預后,對照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8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7.5%;研究組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3例,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10.3%。研究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護理總體滿意率對比
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護理總體滿意率分別為82.8%和96.5%,研究組的護理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3.討論
骨科手術后,患者的血管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加之活動受到限制、長時間臥床等原因,導致血液回流受阻、最終引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并發癥[2]。為此,術后采取積極有效措施護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是臨床高度重視問題。
本研究中為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是對常規護理的一種升級,該護理模式中的術前心理護理有利于消除了患者不良情緒,提高了患者主動配合性[3]。術中、術后護理、功能鍛煉等護理全程觀察患者下肢深靜脈變化,通過按摩、運動等方式效促進下肢血液正常循環,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飲食護理保證患者飲食結構合理性,確保營養全面攝入。優質護理模式通過全方面護理指導,從根本上降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率,達到持續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最終目的[4]。
本研究結果,給予不同的護理干預后,對照組和研究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分別為27.5%和10.3%;對照組和研究組的護理總體滿意率分別為82.8%和96.5%。研究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總體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數據說明:優質護理應用于骨科術后患者護理中,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于骨科術后患者而言,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可達到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目的,該護理模式值得患者信賴。
參考文獻:
[1]張建玲.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23(09):117-120.
[2]周軍,王娟茹.骨折手術患者下肢深靜脈栓塞的預防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19(11):225-227.
[3]徐娜.探討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4(60)::12-115.
[4]王吉惠.優質護理干預對預防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 中外醫學研究.2016,57(05):131-133.
作者簡介:劉芬;關節與運動醫學科; 1994年6月出生,性別女,民族漢,籍貫 仙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