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優質護理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患兒96例進行研究分析,將96例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結果: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后,PaCO2低于對照組,PaO2、SpO2指標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對比具有差異,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后,出現1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例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后,有2例氧中毒,3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例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病率對比具有差異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實施優質護理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緩解患兒的病情,降低并發癥發病率,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優質護理;護理效果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急性通氣不足、呼吸障礙等,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生命安全都構成極大威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發病率和致死率較高,因此得到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為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手段能夠改善患兒的預后效果,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間收治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患兒96例進行研究分析,將96例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各有48例。實驗組中有男性29例,女性19例,患兒平均日齡為(3.24±0.58)d;對照組中有男性30例,女性18例,患兒平均日齡為(3.19±0.61)d。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嚴密監測新生兒的生命體征變化,為患兒實施保暖護理,及時的收集血液、尿液、糞便標本實施檢查。核對患兒的用藥劑量、用藥時間、用藥次數等,持續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急性呼吸窘迫患兒要實施通氣支持。
1.2.2實驗組" 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第一,飲食護理。在母乳喂養的基礎上,盡早實施腸外營養支持,嬰兒若出現進食困難,則可用滴管實施喂養,每隔3h喂養1次,每次2ml左右,慢慢滴入患兒的口腔中,觀察患兒吞咽狀況,若必要要實施靜脈營養支持。第二,衛生護理。采用一次性衛生護具進行衛生護理,保護新生兒嬌嫩的皮膚,也能避免感染細菌,市場更換護具,檢查患兒臀部,勤幫患兒翻身。第三,保溫護理。護理人員要每隔2h測量一次患兒的體溫,若溫度過高要及時降溫。第四,藍光燈護理。為患兒實施藍光燈治療,要及時為患兒補充水分,保證每日充足的飲水量[1]。第五,通氣護理。急性呼吸窘迫患兒要實施通氣支持,及時為患兒做好口腔和鼻腔的衛生,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患兒取俯臥位實施通氣支持,正確放置新生兒呼吸面罩,在頸部放置小枕頭,保證患兒姿勢舒適。第六,消毒護理。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若醫護人員出現呼吸道感染則要停止工作,進行保溫箱、衛生護具、面罩的消毒工作。第七,出院護理。為患兒實施隨訪調查,了解患兒的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本文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患兒的血氣指標水平采用t檢驗,用(x±s)表示,患兒不良反應發病率采用卡方檢驗,用%表示。兩組患兒護理效果對比若具有差異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血氣指標水平對比" 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后,PaCO2低于對照組,PaO2、SpO2指標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對比具有差異,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病率對比" 實驗組采取優質護理后,出現1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1例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后,有2例氧中毒,3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例氣管插管非計劃性拔管,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病率對比具有差異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由于缺乏表面活性物質是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主要因素,臨床表現為呼吸性呻吟、呼吸困難等,若不能及時治療則會對患兒的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治療效果與護理質量之間屬于正相關。優質護理是臨床新型護理手段,在臨床醫療中具有極大的優勢,在患兒的治療中能夠改善患兒病情[2]。
綜上所述,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兒實施優質護理后,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水平,緩解患兒的病情,降低并發癥發病率,提高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朱春菊.俯臥位機械通氣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優質護理中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醫學,2015,43(11):1362-1366.
[2]尹長芹.機械通氣聯合俯臥位通氣治療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優質護理[J].全科護理,2019,17(5):593-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