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研究對婦產科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隨機選擇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探討研究對象,以科學分配方式分為基本組和優質組,每組患者25例。給予基本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護理模式,給予優質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模式,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各項觀察指標。結果: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優質組患者各項觀察分析指標均優于基本組患者。結論:在婦科護理過程中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婦科臨床護理效果,有利于降低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對婦科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優質護理;婦科護理;臨床療效;探究
引言
近年來,伴隨著護理技術的不斷研究以及完善,在開展護理過程中,工作目的主要體現為將基礎護理夯實,為患者提供高效服務。以往針對患者在開展護理期間,較易表現出護理損傷的現象,從而對護理診療效果產生嚴重的影響,使得患者的個人負擔以及患者的痛苦感均呈現為增加的現象,進而較易呈現出護理糾紛以及出現護理事故的情況。本文深入探討研究對婦產科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基礎資料
隨機選擇某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療的50例患者作為探討研究對象,以科學分配方式分為基本組和優質組,每組患者25例。其中,基本組患者中,年齡為22-56歲,平均年齡為(38.1±1.1)歲;病癥類型:子宮肌瘤的患者12例,卵巢囊腫的患者6例,妊娠異位的患者4例,其他病癥的患者3例;優質組患者中,年齡在為23-57歲,平均年齡為(38.5±1.3)歲。病癥類型:子宮肌瘤的患者11例,卵巢囊腫的患者5例,妊娠異位的患者5例,其他病癥的患者4例。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Pgt;0.05,表明差異無統計意義,可進行探討研究。
1.2護理方法
給予基本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的模式。給予優質組患者采用優質護理的模式。在實施護理過程中,主要護理措施是以下幾個方面。
1.2.1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
醫院或者科室需要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必要時醫院或者科室組織學習與培訓,同時在進行學習與培訓后需要對護理人員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如果護理人員出現考核不及格的情況,需要再次進行學習與培訓,甚至可以對護理人員采取一定的處罰。其次是提高自身修養,有效轉變護理理念在開展護理過程中,基本護理理念主要體現為以患者為中心,針對人文關懷內涵以及護患溝通技巧等加以認真講解,對于護理人員的儀容儀表嚴格要求,確保護理人員的言談舉止保持優美,將患者的親切感以及溫暖感顯著提高。第三要時刻以患者的需求、意見以及病情作為護理工作的主要向導,確保所展開的護理工作貼合實際。第四多與患者進行溝通是拉近和患者距離的根本,是開展護理工作的基礎。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將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需求放在首位,需要充分維護患者的尊嚴以及隱私,在護理過程中,盡量做到無痛護理,動作要盡量輕柔,語言要文明禮貌。第五合理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創建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法,認真檢查交接班制度以及查對制度的落實情況,可有效延續臨床治療效果。
1.2.2筑牢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首先,護理人員要對基礎護理工作有著充分的認識,基礎護理工作的特點是內容多、難度較低、方法比較基礎等,但基礎工作是護理工作的根本,護理效果保證的基本。因此,特別需要護理人員掌握好基礎護理工作的切入點、出發點、關鍵點,從而促使優質護理工作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其次護理人員在實施基礎護理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為患者提供良好休息和治療環境,要確保整個病房從裝鋪到設備始終保持高度清潔,將病房設計溫馨與舒適;密切觀察監督患者每日的飲食情況,保證患者的飲食健康。
1.2.3實施個性化的護理干預
在進行護理的時候需要能夠充分考慮女性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時、客觀、準確地做好心理疏導護理干預,特別是在護理的過程中保護好患者的隱私。所以,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立足于將患者隱私需要和護理工作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護理工作。
1.2.4實施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女性通常情況下,心思比較重,考慮問題較多,特別是在患病過程之中,多數會出現心理焦慮、抑郁、擔心等情緒,如果此時不進行積極干預,患者往往會出現一些輕微的心理問題,對患者病情康復產生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做好女性患者心理方面的問題,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保證優質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
1.3分析指標
本次研究探討主要指標為:(1)護理過程中,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1.4統計學科學處理
本次實驗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20.0對患者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科學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取(x±s)進行表示,用t進行檢驗,如果科學處理后的數據顯示plt;0.05,即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觀察分析數據表明,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基本組患者發生發生不良事件共6例,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4%;給予優質護理模式的優質組患者發生不良事件共1例,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4%。數據對比結果表明,優質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基本組,即Plt;0.05,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觀察分析數據表明,優質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基本組患者。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即Plt;0.05,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所示。
3討論
優質護理的實施有效地改變了傳統護理模式,傳統的護理模式往往是以緩解患者的病情為目的,而優質護理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緩解病情,還在其中加入了人性化理念,要求以患者為中心,每一個護理措施的實施均需要考慮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感受,這樣可以有效地發揮臨床護理的高效性、標準性以及安全性等。本次研究中,在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期間,給予優質護理模式的優質組患者其不良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等觀察分析指標均優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基本組患者。數據結果表明,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改善預后質量,凸顯婦科護理中優質護理的干預價值。
綜上所述,在婦科護理過程中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可有效提升婦科臨床護理效果,有利于降低護理過程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有利于提升患者對婦科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林素琴.婦科盆腔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
[2]付建紅.婦產科優質護理服務試點病房的實踐與思考[J].飲食保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