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療養院服務行業的發展,必須要以標準化的服務體系來給予支持。通過個性化服務模式,是增強療養院競爭力的有效措施。特別在開展療養院健康體檢工作中,通過標準化與個性化服務的統一,可以有效促進療養服務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不同客戶的市場需求,為療養院吸引到更多的顧客。
關鍵詞:療養院;健康體檢;個性化服務模式
療養院服務體系中,需要制定一個標準化服務來規范化其行業的服務內容。但隨著人們對療養院服務要求的不斷提升,需要基于標準化服務來制定個性化服務模式,以此來滿足不同顧客的服務需求。但值得一得是,療養院服務并不能為了個性化而個性化,必須要圍繞標準化服務來制定個性化服務模式,避免開展個性化服務導致療養產品質量受到影響。本文以療養院標準化服務為基礎,針對健康體檢中的個性化服務模式進行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療養院個性化服務的意義
所謂療養院個性化服務,在某種意義上超過了標準化服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顧客的偶然、特殊的合理需求給予滿足。通過為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能夠為療養院爭取更多的顧客。可以說,療養院開展個性化服務,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因此,在開展療養服務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服務內容同質化,對于療養院的可持續發展會形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圍繞標準化服務體系,開發出具有個性化的療養院服務模式,能夠更好地適應其行業以及市場的發展需求,有效起到吸引顧客或保留顧客的目的。通過推進個性化服務,可以有效的體現出療養院所具有的現代社會的價值取向。
二、療養院健康體檢中個性化服務的需求分析
1.療養院健康體檢前提供的個性化服務
(1)明確客源之后,需要對所有顧客的詳細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全方位了解顧客參加健康體檢的性質以及付費方式。結合顧客需求,為其精心設計健康體檢手冊,讓顧客能夠通過手冊對療養院的體檢資歷、所在位置以及療養院內外環境、住宿以及就餐環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2)制定個性化體檢套餐。在此環節中,需要為顧客講解基本體檢套餐的具體內容,為顧客解釋相關的疑問。同時,還需要為顧客安排專業醫生對其開展病史咨詢,并結合顧客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特殊檢查項目。(3)做好入院安排工作。在此環節中,需要為顧客安排好接著車輛,在顧客入院之后,需要向顧客講解健康體檢的相關事宜。向顧客介紹住宿及就餐情況,安排專人引導顧客參觀療養院內、外環境,可以讓顧客對體檢過程進行全面了解。
2.療養院健康體檢個性化服務模式
(1)認真做好接待工作。在面對顧客時,工作人員需要以飽滿精神面貌來接待顧客,并為顧客發放體檢單,整個過程應該保持微笑開展導檢工作。(2)認真做好體檢環境清潔工作。為顧客提供良好的體檢環境,讓顧客保持良好的心情。同時,還需要對顧客隱私提供保障。需要保持檢測環境的整潔,并根據當時氣溫為顧客調節室溫,讓顧客在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健康體檢。(3)做好體檢結果解釋工作。對于參加體檢的顧客,對自身的健康情況非常關注。在完成體檢之后,需要為其耐心地進行各項結果的解釋工作。同時,還需要結合顧客實際情況,開展正確的健康教育,給予顧客提供可靠性的健康處方,讓其能夠對自身情況以及體檢中所發現疾病能夠初步了解。
3.療養院健康體檢后的個性化服務
(1)規范體檢報告書寫。在書寫體檢報告時,必須要及時并以規范的書寫方式來完成。所有報告需要進行裝訂并認真做好隱私防范工作。(2)告知顧客報告咨詢時間與地點。在進行咨詢過程中,需要為顧客提供一個安靜、獨立的咨詢環境,安排專業醫生為其進行一對一咨詢。(3)認真做好宣教工作。醫生在開展咨詢過程中,需要根據顧客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醫學專業知識的指導與教育。如果顧客需要為其開具處方藥,必須要對顧客認真進行用藥指導,為其制定相應的用藥計劃以及復查計劃。
4.療養院健康管理個性化服務
(1)對于參與健康體檢后需要進行復查的顧客,需要定其對顧客進行督促,并認真做好隨訪工作。(2)如果參與健康體檢的顧客患有慢性疾病,可以為其提供短信平臺進行宣教。并為其提供飲食、運動、生活習慣的相關建議,讓顧客能夠對慢性疾病管理有所重視,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機率。(3)為顧客構建電子健康檔案。構建電子檔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顧客的主要疾病以及健康問題進行記錄,方便顧客對自身問題進行管理與查看,有利于顧客管理好自身的健康。
三、結語
總之,療養院開展健康體檢過程中,為顧客提供個性化服務,本質上是以人為本的服務模式。通過在健康體檢中開展個性化服務,能夠讓顧客對健康體檢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并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的服務,有效提升了健康體檢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葉明俠.人性化服務在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9):337-338.
[2]張志娟,陳敏香,楊艷峰,等.外科護理中的人性化護理對策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9):326-327.
[3]高永明.新時期軍隊療養服務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思考[J].中國療養醫學,2014,8(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