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MDT)模式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病人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8年1-3月份與2019年1-3月份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采用MDT協作護理會診模式指導護理工作,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結果]觀察組針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的現狀,進行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包括皮膚、疼痛、營養、疼痛、心理、傷口、康復等護理方面,提出護理建議和可執行的護理措施,加速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在健康知識、滿意度、自我護理能力方面均優于對照組(Plt;0.05)。[結論]MDT協作護理會診模式的應用可縮短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提高患者健康知識、自我護理能力,讓患者滿意。
關鍵詞:多學科團隊協作; 護理會診;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應用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是治療冠心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冠心病常合并糖尿病,腦部疾病、心功能不全等,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愈合慢,尤其是高齡患者全身器官功能減退,病程長,病情復雜,術中術后并發癥等常常影響患者的順利康復。[1]2019年1-3月份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實施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MDT[2],即以主治醫生、責任護士為基礎,根據患者的疼痛評分、呼吸功能、營養評分、血糖控制、高危皮膚問題、康復活動狀況等,填寫電子版護理會診單,邀請營養師、康復師、糖尿病專科護士、疼痛專科護士、傷口專科護士進行護理會診,確定每例患者的具體護理問題,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指導性護理措施和健康指導,加速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節省住院費用,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減輕照顧者壓力提供有效護理保障,從而提高患者滿意度。
1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 將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收治的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2018年1-3月份收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52人,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指導護理工作,其中男性32例,女20例,年齡在52-76歲之間,平均62歲;2019年1-3月份收治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50人,為觀察組其中男性31例,女21例,年齡在54-79歲,平均64歲,采用MDT協作護理會診模式指導護理工作。
1.2 方法
1.2.1 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MDT)模式開展: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傷口創面大,帶胸管時間長、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腦部并發癥、應激性血糖高等問題。針對 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本科室不能單獨解決的護理問題,上報給科室護士長或責任護士向護理部各專科委員會提出會診申請[3],并上傳相關病例資料給專科委員會,委員會的負責人,根據會診的類型,指派專科專長人員定時間進行多學科護理會診,從而加速患者康復,減輕照顧者壓力,提供有效的護理保障。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MDT)流程:多學科會診專科專長人員到場后,責任護士詳細匯報患者的病情,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情況、病史、既往史、主要的檢查資料、患者的家庭情況、目前患者的心理狀況等,提出患者目前護理問題, 多學科專科專長,從專業的角度對患者的用藥、康復運動、營養攝入、健康宣教等方面進行現場指導,并填寫會診意見,責任護士通過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的建議修訂護理計劃,制定護理措施。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MDT)實施后,各專科委員會護士長根據電子會診意見跟蹤護理效果及時調整護理措施或再次組織護理會診,確保護理會診的效果和護理質量。
1.2.2 評價方法"" 患者出院進行統計,包括以下3個方面:①患者住院的平均住院日②自理能力Barthel評分,該量對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入廁、床椅移動、平地行走、上下樓梯10個項目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強③病人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填寫調查表。④健康知識的掌握情況,包括營養、藥物知識、活動、傷口、疼痛5個方面,每個問題設知道、大部分知道、小部分知道、不知道4個答案,分別為3分、2分、1分、0分,統計得分情況了解患者的掌握程度。
1.2.3統計學分析 最后數據采用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2±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2 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MDT模式是推動專科護理發展機遇,臨床護理專科化發展是衡量護理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由于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病情復雜,在整個疾病轉歸過程中涉及多方護理問題,護理難度大。對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患者,組織多學科護理會診,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優勢,彌補專業局限性,有效解決了病人的護理問題。護理人員通過多學科護理會診,分析病人現存或潛在護理問題,并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護理問題的方法,為病人提供全面高質量的護理,通過多學科護理會診,不僅解決了患者的臨床問題,強化了護理合作,還為護理業務骨干提供教學的機會,提高了護理人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推動醫院的護理科研活動,充分體現護理價值。綜上所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病人開展MDT多學科協作護理會診模式,匯集多學科專科專長人員的共同智慧和學術經驗,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措施,使病人的健康知識、滿意度、自理能力都有顯著的改善,證實了MDT模式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后開展的意義,加速患者恢復,減少生理及心理痛苦,縮短住院日,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黃金洪,高 峰,李志堅,等.高齡患者非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 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2,12(8) :678 -68
[2]李世英,楊曉媛,王紅梅,等.對危重患者實施分層級護理會診的實踐與效果[ 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7):788-789
[3]眭文潔,葛國曙,李春會,等.電子護理會診單的設計與臨床應用[ J].護理進修雜志,2014,29(7):1177-1178
[4]楊萌萌,薛桂芬,蘇蘭,等.多學科團隊協作護理會診模式在全喉切除術后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2):574-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