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在急診科進行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搶救中應用專職化護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心血管危重病患者50例,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n=25)行專職化分層護理措施進行患者搶救,對照組(n=25)采用傳統心血管危重病患者護理搶救措施,對比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心肺復蘇時間、搶救時間等應用效果。結果 實驗組應用專職化分層護理措施在心血管危重病人搶救工作中效果與對照組采用傳統心血管危重患者護理搶救效果更佳,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科進行心血管危重病患者搶救工作時采用專職化分層護理的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診科;專職化分層護理措施;心血管危重病;搶救
急診科是醫院的一個特殊職能科室,主要收治的患者都是急危重狀態下,被疾病或者意外事故造成生命威脅的患者[1],心血管性疾病就是其中的一種。心血管疾病中有些病癥死亡率極高,例如,急性心衰、急性冠脈綜合征以及房顫等。在急診科進行心血管性疾病患者的搶救過程中,由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所以設計的搶救技術比較復雜,需要醫護人員重點關注的監護指標也比較多,并且在心血管性疾病患者的搶救過程中需要使用的儀器設備比較多且復雜,但是由與醫護人員個人能力不同,導致護理之間差異明顯,患者的護理質量以及搶救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響[2]。為了使患者獲得更好的搶救效果,減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診搶救死亡率,需要有效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本次研究針對急診班對于心血管疾病危重患者的其搶救工作中采用專職化分層護理措施的效果進行分析,具體研究包括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急診科收治的心血管危重病患者50例,按數字隨機分組方式分為兩組,各25例,實驗組中,男患13例,女患12例,年齡在45-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47±8.75)歲。對照組中,男患11例,女患14例,年齡在46-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12±9.42)歲。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兩組患者均與臨床重癥心血管疾病需搶救患者診斷相符;②兩組患者均具備詳盡的臨床資料;③兩組患者均由本人或其直系親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精神異常及心理障礙不能正常接受治療者;②存在其他器官功能嚴重不全者;③存在凝血功能障礙者;④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⑤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型疾病患者;⑥顱腦損傷出現認知功能障礙者;經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明顯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重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護理搶救工作。實驗組采用專職化分層護理措施,進行重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急救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①按照護士的臨床實踐能力考核情況以及護士本身的從業時間、護士職稱等進行分層劃分,按照護士的個人能力將其分在不同的護理崗位[3],例如,靜脈給藥技術掌握程度高的護士,可以根據其個人能力劃分為靜脈輸液護士,日常護理工作比較細心,工作比較完善的護士,可劃分為監護護士。②設定護士小組責任負責人,對其他人員的工作進項監督。③按照患者的不同疾病類型來進行個性化搶救護理流程的制定。
1.3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急診搶救效果,觀察兩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氣管插管時間、心肺復蘇時間以及搶救時間,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計算機將數據輸入SPSS20.0軟件中進行比對分析,計量資料的表示用(),組間的比較用t、 χ 2 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用百分比(%),P<0.05表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經比較觀察,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為8.89±4.12天,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3.88±5.21天,實驗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3.756,P=0000)。實驗組患者的氣管插管時間為3.88±1.35天,對照組患者的氣管插管時間為7.54±1.86天,實驗組患者的器官插管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962,P=0.000)。實驗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時間為3.46±1.12天,對照組患者的心肺復蘇時間為6.98±2.02天,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7.425,P=0.000)。實驗組患者的平均搶救時間為33.46±10.88天,對照組患者的平均搶救時間為49.12±10.78天,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112,P=0.000)。
3 討論
急診室應用傳統的護理方式經常在面臨急診工作量比較大的時候手忙腳亂,不知道哪個患者已經被評估過病情的情況,經研究表明,護理工作者在搶救工作中占據主導位置能夠有效為醫生的搶救工作贏得更多時間,按照護理工作者的能力以及個人工作特點進行專職化分層護理,能夠促進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協作,極大程度上提高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患者在病人搶救前需要按照分工做好搶救儀器的準備、急救藥物的準備,保證急診搶救用品及器材設備的完好,齊備。需要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定期抽查患者搶救流程,以便護理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搶救技巧,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減少醫療事故以及醫患糾紛的發生。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專職化分層護理進行急診科重癥心腦血管疾病的搶救,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成活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佚名. 標準化急救護理應用在老年急診危重癥患者搶救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 心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8, 7(01):114-115.
[2]佚名. 專職化分層護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8, 25(8):187-189.
[3]胡惠娟, 賴慧晶, 陳巧. 危重癥專職護理小組在心肺復蘇后患者中的作用[J]. 廣東醫學, 2017, 38(21):3386-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