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痛風性關節炎的傣藥內服包藥治療效果進行研究。方法:從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為A組與B組。A組患者使用常規西醫治療方案,B組患者采用西醫聯合傣藥內服包藥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結果:B組的治療有效率(93.33%)明顯高于A組(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傣藥內部包藥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治療的有效性,有著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傣藥;痛風性關節炎;治療效果
引言
“攏蒙沙喉”(痛風gout)是傣醫臨床上常見的一類疾病,該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嘌呤代謝紊引起,多表現為高尿血酸癥、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沉淀、肢體關節紅腫熱痛、畸形等,嚴重者可累及腎臟,進而發生腎間質病變、腎尿酸結石等疾病。為了對痛風性關節炎的傣藥內服包藥治療效果進行研究,進行了本次實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隨機選取60例,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A組與B組,其中A組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44.51±5.19)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病程(4.12±2.53)年;B組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32~66歲,平均年齡(45.13±4.76)歲病程2個月~11年,平均病程(5.63±3.1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診斷標準
1.3方法
A組患者采用西藥治療,具體治療方案為:給予患者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洛索洛芬),每日3次,每次60mg。待患者疼痛緩解后給予口服苯溴馬隆,每日1次,每次50mg,7天為一個療程。
B組在西藥治療方案的基礎上聯合傣藥內服包藥進行治療,治療方案為:(1)給予患者口服“雅解沙把”(百解膠囊),每日3次,每次5粒;給予口服“雅罕接”(除風止痛膠囊),每日3次,每次5粒。(2)應用柯羅類風消散加味進行治療,方劑組成為:柯羅(青牛膽)20g、罕好喃(水菖蒲)20g、皇蔓(早蓮草)20g、毫命(姜黃)15g、補累(紫色姜)20g、芽糯妙(腎茶)15g、芽英熱(車前草)15g、哈累牛(野蘆谷根)30g。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服用。(3)使用等量的柯羅(青牛膽)、毫命(姜黃)、補累(紫色姜)、芽英熱(車前草)、皇舊(早蓮草)、習膏(石膏)在患者患處進行春細外包,每日1次,8小時后取下。上述治療7天為一個療程。
1.4評價標準
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關節活動以及血尿酸檢查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出現明顯好轉,關機活動受限較輕。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甚至加重。治療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據使用SPSS 21.0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A組的治療有效率為83.33%,B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3.33%,B組的治療有效率要明顯高于A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痛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期嘌呤代謝障礙,導致血尿酸升高,進而在關節囊、滑囊、軟骨等組織處發生尿酸鹽沉淀而導致的炎癥反應,患者臨床上多表現為急性期關節紅腫熱痛、發熱、全身頭痛等,緩解期及慢性期則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關節活動受限等。由于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多數民族嗜酒、喜食辛辣燥熱等嘌呤含量較高的食品,因此該病在這些地區有著較高的發病率。該病在傣醫中被稱為“攏蒙沙喉”,傣醫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患者感受“帕雅攏皇”(風熱濕邪)后,體內四塔功能失調,塔菲(火)、塔攏(風)過盛,塔玲(土)擁塞,導致患者氣血瘀阻筋脈,不通則痛。
在本次研究中,對于B組痛風性關節炎的患者,采取了西藥聯合傣藥內部外包的治療方法,治療中所使用的“雅解沙把”(百解膠囊)能夠有效的減輕各種有害物質對機體產生的危害,有著寧心安神、經熱解毒、保肝益腎的功效;“雅罕接”(除風止痛膠囊)則能夠祛風止痛,活血祛瘀,對于痛風性關節炎所導致的疼痛有著良好的緩解作用。對患者應用的柯羅類風消散加味中,青牛膽、水菖蒲具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止痛的功效,姜黃、紫色姜能夠補氣健胃、化瘀消痛,腎茶、野蘆谷根、車前草、旱蓮草能夠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在外包藥中,青牛膽、姜黃、車前草、石膏等藥物均能夠起到利水消腫、清熱止痛的作用。在西藥治療方面,非甾體類抗炎藥(洛索洛芬)能夠起到良好的抗炎、鎮痛效果,而苯溴馬隆則可以促進尿酸排泄,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對于痛風性關節炎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采用西醫聯合傣醫結合治療的B組患者其治療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單純使用西醫治療的A組患者,P<0.05。提示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采用傣藥內部包藥治療能夠有效的提高治療的有效性,有著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吉英. 傣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17例[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03, 9(3):15-15.
[2]潘立文, 王曉明, 黃勇. 傣醫診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經驗總結[J]. 中醫藥導報, 2017(5):37-40.]
[3]玉罕, 巖罕單. 傣藥鮮品包藥療法治療痛風性關節炎(攏沙喉)35例[J].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7, 2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