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對腫瘤病人實施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技術(簡稱為PICC技術),探究該技術在腫瘤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在本院自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間入住治療的所有腫瘤病人中使用現代統計學技術隨機選擇其中的76位作為本次實驗期間的研究樣本,并將這些樣本病人均分成兩個小組,普通組病人實施腫瘤病人傳統常規的靜脈穿刺護理干預方式;研究組病人統一實施PICC靜脈置管技術開展護理工作,最后將兩組不同護理技術實施后病人在置管成功率、并發癥出現率和病人護理滿意程度三個方面的數據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組置管成功率是92.1%(35人),明顯比普通組病人的76.3%(29人)高;病人出現并發癥的情況是普通組15.79%(6人),高于研究組5.26%(2人);研究組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人數為37人(97.37%),普通組病人為30人(78.9%),顯然亦是研究組結果更優。所有數據的比對差異顯著,說明存在統計學含義。結論:對腫瘤病人的護理中實施PICC技術,加之優質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的促進病人的置管成功率、降低出現并發癥的情。同時也能有效的提升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所以應該在腫瘤病人中將該技術進行有效的推廣。
關鍵詞:腫瘤護理;PICC技術;應用效果
引言:
當前我國臨床醫學中,PICC技術頻繁的應用在臨床的靜脈輸液工作中,原因是該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能高等特點。對患有腫瘤疾病的病人來說,在護理過程中以該方式進行置管能夠有效提升成功率。值得醫護人員和病人留意的問題是,在進行置管操作后如何進行高質量的護理干預,病人容易出現相關的并發癥,降低疾病治療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在PICC技術治療下對病人實施相應的綜合護理工作,保證其疾病恢復質量,具體的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院自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間入住治療的所有腫瘤病人中使用現代統計學技術隨機選擇其中的76位作為本次實驗期間的研究樣本,并將這些樣本病人根據不同的置管方式均分成兩個小組。所有的樣本病人中男、女病人人數比是11:8,年齡區間是27-78歲,在這些樣本病人中包含肺癌病人24位、腸癌病人20位、胃癌病人18位和乳腺癌病人14位。
1.2方法
普通組病人實施常規的靜脈穿刺方法,采取普通護理方式。
研究組病人以PICC技術進行治療,加之該技術的全面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第一,PICC置管技術[1]。①在穿刺靜脈的選擇上應該優先以貴要靜脈作為主選,因為貴要靜脈所處位置病人可以始終使身體保持垂直,從而提升穿刺成功率;②醫護人員根據不同病人的身體實際情況對插管的長度進行準確測量;③進行穿刺時要控制好針的角度,防止病人出現回血,并做好問題預防工作,最后進行導管的固定工作[2]。第二,護理方式主要涉及到①對病人開展心理:有些病人對手臂上的PICC管留置存在相當程度的恐懼心理,從而出現抵觸治療的情況。這是由于病人對該技術不了解造成的,護理人員要對病人做好疏導,講解該技術的安全性知識,講解其治療便捷性,消除病人的消極心理[3];②導管護理:可能出現的狀況有局部感染、炎癥、返血等,護理人員要進行詳細的導管護理,每天不定時檢查病人導管穿刺位置有無異常,進行輸液時務必小心謹慎;③健康教育:在病人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有必要為病人科普有關PICC管留置的健康知識,包括洗漱時避免淋濕[4]。一旦被浸濕應該及時聯系護理人員進行更換,注意降低手的使用力度,避免出現回血現象。此外可以向病人及家屬發放健康手冊,引導其逐漸適應導管的自主護理[5]。
1.3評價標準
對實施不同護理干預的兩組病人其置管成功率、并發癥出現率和病人護理滿意程度三個方面的數據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數據導入專業統計軟件中進行準確詳細的分析和記錄,對數據結果進行對比展示,如果P<0.05表示兩者差異顯著,即存在統計學含義。
2結果
2.1置管成功率對比
統計數據顯示,兩組病人中研究組置管成功人數是35人,占本組比率為92.1%;而普通組中置管成功人數是29人,占比為76.3%。顯然數據對比很明顯,存在統計學含義。
2.2并發癥出現率對比
研究組共出現2名病人有并發癥情況,1名置管出現返血、1名出現過敏情況,并發癥出現率是5.26%;普通組出現返血病人有1名、穿刺處感染病人2名、過敏病人3名,整體并發癥發生率是15.79%。
2.3病人護理滿意度對比
普通組病人中非常滿意人數是21人,滿意的有9人,滿意度是78.9%;研究組非常滿意的病人有25人,滿意的有12人,整體滿意度是97.37%。因此,兩組數據對比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含義。
3討論
PICC技術主要在病人有以下三種情況下重點應用,一是需要長時間進行靜脈輸液,并且有些病人輸液存在困難的情況。二是對靜脈輸液的速度有準確要求的情況。三是完全以不間斷的靜脈輸液作為對病人給藥通道的情況。在進行PICC技術的應用過程中應該注意對靜脈的科學合理選擇、對導管的精準測量,還需要綜合因素考慮然后選擇正確的穿刺位置并實施衛生操作,最后還應該注意進行仔細的封管工作[6]。在本實驗中采用PICC技術進行穿刺的置管成功率比普通組的成功率高,足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對腫瘤病人進行護理期間應用PICC技術的效果非常明顯。
同時,在應用PICC技術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病人并發癥問題,不僅應該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工作,還應該掌握有效護理并發癥的技術,并及時進行并發癥出現原因的探究,有效改正穿刺過程中可能隱藏的感染、炎癥等問題。本文中研究組病人出現并發癥的人數明顯比普通組低,并且研究組中病人對護理過程的滿意度更好。
參考文獻:
[1]古里扎·買買提依明,熱依娜·烏甫里. PICC在腫瘤護理應用中的效果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v.3(25):144+147.
[2]劉廷廷.PICC在腫瘤患者應用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7,4(14):182-183.
[3]李佳欣.PICC在腫瘤護理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 2017(31):169-171.
[4]梅麗萍.探討PICC在腫瘤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 14(24):214-214.
[5]徐淑玲.PICC在腫瘤護理中的效果觀察及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16):100-100.
[6]張文娟,徐明靜.PICC在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 2017, 27(20).
作者簡介:朱佳莉(1992.02) 女 漢族 江蘇蘇州人 本科 護師 從事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