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醫院重癥監護室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幾率。結果: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重癥監護室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可保證患者臨床安全。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在重癥監護室當中,很多患者由于病情危重,都需要使用呼吸機輔助治療。而當患者長時間使用呼吸機,就有可能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并發癥。這種并發癥是造成重癥監護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保證患者的臨床安全,提高疾病治療效果,應當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減少此類并發癥的發生,為重癥監護室患者的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1]。基于此,本文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醫院重癥監護室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120例,研究了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月-2018年11月醫院重癥監護室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60例。對照組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4-72歲,平均年齡51.2±3.3歲;觀察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51.1±3.5歲。兩組比較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為重癥監護室收治的住院患者,符合呼吸機治療指征,機械通氣時間在48h以上,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原發病高危瀕臨死亡的患者,已有嚴重肺部感染的患者,呼吸機治療時間不足48h的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病情體征,遵醫囑按時用藥,及時發現并上報異常情況等。
1.2.2觀察組
觀察組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加強病房管理,嚴格控制病房出入人員和探視人員,家屬進出病房需要穿戴防護服,以免交叉感染。加強呼吸機管理,每天更換霧化器、濕化器使用的無菌注射用水,每周更換呼吸機管道及濕化器,每班更換更換吸痰器。使用一次性密封塑料瓶收集痰液,三分之二滿的時候扔掉,吸痰管路每周更換一次。使用500ml生理鹽水沖洗。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強化人工氣道護理,向患者宣傳呼吸機的作用,遵醫囑適當使用鎮靜劑,避免患者自行拔管[2]。充分濕化氣道,保持氣體濕度60%-70%,溫度30-34℃,促進支氣管纖毛運動。保持氣囊壓力25-30mmHg,及時清理患者痰液,幫助患者翻身叩背排痰。加強口腔護理,測定口腔pH,選擇相應護理液清潔口腔,避免細菌滋生。每周進行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合理選用藥物。加強飲食護理,補充高維生素、高蛋白,進食前清理口腔痰液,適當抬高床頭采取半臥位,進食后保持體位30min,以免返流或誤吸。
1.3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幾率。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分別用均數±標準差和數或率的形式代表,用t和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呼吸機治療是重癥監護室當中比較常用的一種治療手段,是很多患者維持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是如果長時間進行機械通氣,將容易引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不利于患者的疾病治療和康復。對此,要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加強病房管理、呼吸機管理、人工氣道護理、口腔護理、飲食護理等。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減少患者受到細菌感染的可能性,避免細菌在呼吸機管路等位置寄生。同時保證人工氣道充分濕化,及時清理痰液及分泌物[3]。保持口腔衛生清潔,減少口腔及咽部細菌寄生,從而有效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重癥監護室使用呼吸機治療的患者護理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方法,能夠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可保證患者臨床安全。
參考文獻:
[1]房素芹.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效果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5,15(6):66-67.
[2]于浩.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重癥監護室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中的應用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6,17(3):92-93.
[3]高艷超.綜合護理干預在預防重癥監護室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分析[J].江西醫藥,2017,12(4):357-358.